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省市县疗养院

第一章 疗养院所

第一节 省市县疗养院


  一、院所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矿泉疗养都是五大连池附近百姓自发、散在进行的,没有官方管理,更没有疗养院。
  新中国成立后,五大连池的矿泉疗养事业得到逐步发展。1961年8月,在南饮泉东侧石龙上(距南饮泉)300余米,当地政府建立了五大连池地区第一个矿泉疗养所,即后来的“德都县矿泉疗养所”,设床位100张,并由上级派来了专门的矿泉疗养医师。1965年5月,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卫生厅的关怀下,建成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矿泉水治疗研究所”,设床位100张,并相继增设了X光、常规及生化检验、心电及超生、理疗等辅助医疗设备。1966年10月,“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矿泉疗养院”在药泉山下建成开院,设床位150张。1972年7月,五大连池地区第四所疗养院“双鸭山矿务局矿泉疗养院”在石龙河西侧黑色石龙背上建成开院。上述4所疗养院是五大连池第一批疗养院,为五大连池矿泉疗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4~1976年,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队对五大连池作了较为全面的普查。在普查中,确认了老矿泉区,并发现了3个新的具有很高医疗保健价值的矿水区。在水文地质工程队专家所著的《五大连池地区矿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认为五大连池是理想的矿泉疗养地。1975年后,五大连池的疗养院迅速增加。1975年,黑龙江省林业疗养院、绥化市疗养院、省国防工业局主管的卫华疗养院、鹤岗矿务局疗养院、二龙山农场疗养院、铁力干馏厂疗养院开始在五大连池建立。1976~1977年是疗养院建设的高峰期:黑龙江省银行疗养院、黑龙江省邮电疗养院等11家省厅级单位的疗养院开始建院;绥化地区、鸡西矿务局等9家地方疗养院建院。1978~1980年,省、地28家疗养院建成开院。其中五大连池最大的一家矿泉疗养院——黑龙江省工人疗养院的开院,标志着五大连池矿泉疗养事业已开始向大规模、高层次的方向发展。1984年,五大连池地区的矿泉疗养院已达48家,其中黑龙江省各厅所属疗养院22家。
  80年代末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疗养院的管理体制由纯事业单位变为国家财政差额补贴的企业管理单位,并开始参与市场竞争。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公费疗养员锐减,一些设施欠缺,条件较差,竞争力差的疗养院被迫关闭。
  90年代初,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疗养旅游开通后,以黑龙江省工人疗养院为代表的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疗养院所,增添了医疗保健设备,改善了疗养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一些疗养院则向综合性的宾馆化方向发展:如黑龙江省水利疗养院于1996年改为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接待中心;财政疗养院、黑河工商银行疗养院则成为既是疗养院,又是设施完善、档次较高的宾馆。1998年,五大连池市共有矿泉疗养院30家,占地面积798102平方米,建筑面积96072平方米,床位3933张,职工696人(其中医务人员159人)。
  二、疗养院简介
  (一)黑龙江省工人疗养院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座落在风光明媚的药泉山下,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冷矿泉疗养院。它濒邻景色清幽的药泉湖,与“神、奇、灵、药”四大天然名泉咫尺相望。全院占地面积17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庭院设计布局别致,环境幽雅。疗间分高、中、低3个档次,设床位500张,装饰考究、整洁,医疗、生活与卫生设施齐全,设有室内矿泉水麦饭石温泉浴,四季皆宜。在中国140家职工疗养院中,是唯一成批接待国外疗养团组的涉外疗养院,曾经先后接待了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疗养、旅游团组,是集疗养、康复、科研、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疗养院,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先进疗养院”称号。
  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建于1979年,1980年开院。1984年,疗养院通过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福利型”向“经营型”、“单一型”向“综合型”三方面的转移,开始冲出“保险箱”,参加医疗市场竞争。在国内医疗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工人疗养院努力向国外市场拓展:1990年开通了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疗养旅游。除夏、秋两季大批俄罗斯及东欧的疗养团组到工人疗养院疗养外,工人疗养院还在冬季成立赴俄医疗队,到俄罗斯部分城市开展医疗活动,俄罗斯阿穆尔州电视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此高度关注,并作了重要报道。1997年6月25日,黑龙江省总工会在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疗养院的庭院花园化、食堂餐厅化、工作程序化、服务优质化令与会者耳目一新。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万桂梅把工人疗养院的经验概括为“三种精神”:即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的做法被誉为“黑龙江省职工疗养事业改革的模式”。
  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长期实行的优质服务,是中外疗养员有口皆碑的:
  1993年夏天,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民警付庆滨,在松江电机厂疗养院疗养时,患大面积心肌梗塞,生命垂危。在患者被送到工人疗养院后,副主任医师魏景和、医生韩亚英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抢救,经过7个昼夜精心治疗使其转危为安。患者单位领导陪同心血管专家来看付庆滨吋,对工人疗养院的医疗水平非常赞赏。次年“五一”,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帮助疗养院在院内的荷花湖上建筑了一座外形美观的曲桥,取名“友谊桥”。
  1997年5月15日深夜,住在电力疗养院的疗养员于波,患肝炎合并胃消化道出血,被送进工人疗养院门诊部抢救。当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急需输血,在病人家属对不上血型、周围又找不到血源的情况下,值班医生付晶毅然从自己身上输给患者400CC血。患者渐渐地苏醒过来了,家属要给付大夫磕头,付大夫将其拉起后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1997年7月18日傍晚,人们已经下班了,外边下着大雨。突然,从楼梯口跑上一个人来,面对值班的医生韩亚英、护士曹玉清和下班没有走的医生付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医生,不好啦,快救人哪!”原来是齐齐哈尔铁路司机学校在来五大连池旅游时,意外车翻,伤了许多人。经过一夜地紧张抢救,伤员全部脱险。伤员们动情地说:这里的医护人员个个都像“白求恩啊!”
  1997年8月13日,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州的疗养员斯维特·兰娜,患子宫外孕导致输卵管破裂,腹腔内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需要手术抢救。科主任苏奎江立刻组织起抢救小组,在天津南开医院妇科副主任曹宝利指导下,进行了手术。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
  俄罗斯腾达铁路局官员亚力山大·斯洛斯基在工人疗养院疗养期间患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医务副院长魏景和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抢救,昼夜监护,经过4周时间的治疗,病人脱离了危险。回国后,他撰稿在《阿穆尔州报》上发表,文中写道:“中国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忘不了像五大连池火山一样热情的中国白衣天使们!”
  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优质服务的事例又何止这些,典型事例举不胜举。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不仅有着良好的医德医风、高超的医术,而且在疗养员的餐饮、住行、购物、游玩、娱乐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一流服务。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就像五大连池那美妙的风景一样,深深地铭刻在中、外疗养员的心中。
  (二)五大连池铁路疗养院
  哈尔滨铁路局五大连池矿泉疗养院,于1967年10月建成开院,是全国铁路部门唯一的冷泉疗养院。建院3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科室较齐全、医疗设备较完善、以矿泉治疗为主,疗养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疗养院。该院除接收本局铁路职工慢性病疗养康复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已面向全国铁路系统和全社会开放,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逐年上升,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连续6年被黑龙江省授予卫生文明单位。
  该院座落在药泉山下,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设有4个疗区。全院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人,现有床位160张,有300毫安X线诊断机、双导胃电图诊断仪,血球自动计数仪,光度分析仪,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等各种医疗设备。可开展对心、脑、肺、胃肠等器官的多种功能检查。理疗室开展了光疗、电疗、磁疗等数十种治疗项目。体疗室配有现代化体疗器械,可开展肢体多种功能康复。院内设有图书室、娱乐室、录像厅、舞厅及门球场、排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并开辟了黑龙山、水晶宫两条旅游路线,定期组织参观游览活动。院内建设以花园化、园林化为发展方向,已建成有假山、凉亭、曲径回廊等景观,栽培的树木、花卉达几十种之多。
  铁路疗养院经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了饮用、浸浴、矿泥和灌肠等4种治疗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手术后恢复期、缺铁性贫血、神经衰弱、Ⅰ、Ⅱ期高血压病、慢性胰腺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疾病。据该院对2541例慢性病疗养效果统计分析,总有效率为97.4%,其中皮肤病为99.1%,消化系统疾病为98.2%,运动系统疾病为96.4%,心血管系统疾病为87.6%,神经系统疾病为84.2%。近年来,该院医务人员重视医学科技进步,认真总结临床经验,撰写数十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分别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杂志上发表和学术会议上交流。

  五大连池各疗养院基本情况表
  表7—1



  表7—1(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