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内人员
第二章 疗养人员
第一节 国内人员
早期在这里进行疗养活动的是以达斡尔人为主的少数民族。20世纪初叶始,每年时逢农历端午节前后,散居于莫利达瓦、讷河、嫩江等地的达斡尔、蒙古、鄂伦春等族居民,带上食宿用具,赶着“塔拉车”(俗名草上飞),跋山涉水,扶老携幼地走过数百里草原、沼泽地带,来到五大连池,露天停息于矿泉周围。夜宿于车,昼晒于石,饮泉数月方归,以达祛病除邪、强身健体之目的。传说当时已有利用矿泉水洗浴以除疮疡者。
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人们封建迷信思想浓重,认为矿泉水是上苍赐与的“神水”,所以饮水治病时的迷信色彩很浓。饮泉前,杀猪宰羊,披红,供神,向泉子和钟灵寺嗑头,以祭神灵;归时弃石,以表丢病。南泉东侧曾有一巨型火山石堆,即为弃石之遗迹。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汉族群众也和少数民族群众一道进行疗养活动,但人数不多,每年只有几百人。1960年,在五大连池成立了第一个火山矿泉疗养院——北安市干部疗养院(后称德都县疗养院)后,通过宣传矿泉治病的科学知识,研究矿泉水治病健身的机理,使来五大连池疗养的人员逐年增多。当年在疗养院疗养者500人次,散疗1200人次。
1963~1969年,由于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通过矿泉疗养得以治愈,使五大连池矿泉水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前来疗养的人数剧增。较典型的有:1.盲人饮水复明。1963年夏季,内蒙古海拉尔地区一位名叫莫布尔的老人眼睛失明20多年,听说药泉山矿泉水能治百病,就由他12岁的小孙女用木棍牵着来到药泉山前的青泉屯,住在大队的草房里。吃饭靠村民接济,每天到矿泉去用矿泉水洗眼睛。持续15天时,他即朦胧见物,一个月后复明如初。第二年,海拉尔地区及内蒙古腹地来五大连池饮水治病的人猛增。2.结婚十几年不育者饮水得子。1964年春季,伊春地区一位名叫于怀春的中年妇女,结婚十几年,年龄已过35岁仍不怀孕,夫妇俩非常苦恼。偶闻五大连池矿泉水能治疑症,夫妻二人就相携到药泉饮水治病,结果不到一个月,于怀春就奇迹般地怀孕了。回去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此后,伊春地区来药泉饮水者络绎不绝。3.矿泉泥治好秃疮生新发。1966年夏季,很多脱发者到五大连池治病。他们先用矿泉水浸泡头部,然后把矿泉泥抹在头上或做成泥盔戴在头上。如法治疗两个月左右,很多患者不仅治好了秃疮,还生出了新发。此后每年来药泉治脱发的患者都在二三百人左右。4.被大医院判为死刑的患者起死回生。患者黄春霞,小腹手术多次,刀口不能愈合,肠子露出腹外,被哈尔滨某医院判为死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药泉山下。丈夫把她放在南泉旁的石龙缝里,每天用水桶提水浇洗患部数次,一个月后刀口神奇般地愈合了。患者李玉芝,腹部肿大的不能行走,身体其他部位瘦得皮包骨,被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判为死刑。束手待毙期间,闻名来到五大连池。在南泉子饮水一个月时,腹痛难忍,在石龙上打滚半个小时,然后排便不止。一夜之间将腹内病物全部排出,几天后痊愈回家。1969年,到五大连池疗养者特别多,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和海南岛、新疆、青海等边远地区的患者也蜂拥而至。一时,药泉山下的各疗养院及村屯住户的屋里屋外、仓房、柴草垛都住满了人。有时把泉水饮得见了底。
20世纪70~80年代,国家组织大批专家学者,对五大连池火山矿泉水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许多论著明确阐述了矿泉水的医疗保健作用。一批又一批的胃病、心血管病、皮肤病、风湿病患者治愈而归,成为五大连池矿泉水的义务宣传员。黑龙江省一些厅局、城市、大型厂矿纷纷在五大连池疗养区建起了疗养院。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各界知名人士相继视察和造访五大连池,扩大了火山矿泉水的知名度。为此,五大连池在全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全国各地来此疗养就医者日趋增多。1972年共有院内疗养和散疗人员4300人次,1988年则达到23500人次。
90年代,五大连池疗养区从医务人员、技术设备和疗养规模上均有长足发展。每年5~10月疗养季节内,每日在区内疗养者,少则2000~3000人,多则5000~6000人。1996年,德都县和五大连池市合并,成立了新的五大连池市,通讯、交通、商业饮食、疗养院所等服务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疗养人员逐年增多。2000年共有国内疗养人员5万人次,其中院内疗养1.7万人次,散疗3.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