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
1986年,德都县统计部门结合年报任务召开了全县年报工作会议,学习《统计法》和制定年报制度。重点抓了“准”、“快”两个方面;“准”就是各专业股在报表前都要经基层单位和统计局把关,进行审核,对基层报表进行反复审核无误后经主管县长审查同意后上报;“快”就是每到月、季、半年和年报时,全局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做到按时报出,保证了报表的时效性。做到期前有准备,期后有突击。农业专业完成了二次估产和一次水稻面积丈量核实,并向县政府提供农作物播种和产量简单分析、畜牧结构简单分析。同年工业专业、农业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先进单位;综合和物资专业在黑河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劳动工资专业、基建专业、商业专业在黑河地区评比中获得第三名。1988年,在工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中,五大连池市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单位。
1989年,根据省地要求,理顺了报表渠道,报送体制由按行政区域改为条块结合。在抓好农场报表的同时,统计部门重点抓了县直各部门的基础统计和业务指导工作,全年共深入基层157次。深入32家厂家指导报表工作,保证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9月份,农业专业对大田作物产量进行了调查;工业专业结合德都县的工业特点进行了经济效益完成情况和工业生产下滑原因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写成简报发放到有关单位;城市经济调查队从户、供、销、营4个方面入手,深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扩大信息源,并深入基层站、店、市场进行物价指数调查,根据调查情况采用予测法超前予测市场物价形势。
1993年,完成了国家级的“投入产出调查”、“劳动工资基本情况调查”的统计工作,并受到国家和省的表彰。9月份,接受县政府布署的第2产业普查工作,代县政府起草了第三产业普查前的准备工作意见,进行了个体抽样选点和全县普查员的培训工作,完成了1636个单位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和第三产业普查报表填写和审核工作。由于统计部门采取打印草表建立三级审核制度等有效措施。使德都县的第三产业普查工作走在了全黑河市的前面,受到黑河市的表扬,并在全省第三产业普查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围绕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和经济效益的调查,商业专业进行了集市贸易和蔬菜生产情况的调查、城调队进行了家电在农村销售情况的调查,农业专业进行了农作物产量和灾情的调查。
1995年,围绕德都县的经济工作开展了7项调查,其中,财贸专业进行了居民消费和粮油价格的调查,工业专业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农业专业进行了大田产量和农村人均收入的调查。写出了《我县居民消费的新热点》、《我县粮油价格持续上涨》等专项调查报告11篇。完成了国家级的第三产业普查总结、资料开发等收尾工作,写出总结、公报、简报各1份。完成了省交办的儿童抽样调查任务;完成了工业普查中的工业企业整顿、单位清查及第一批报表的填报工作:按黑河市统计局要求,完成了195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查工作;协调县考评办完成了德都县目标责任制核算和计划编制工作。
1996年,完成了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的清查、登记、填表、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完成了黑河市统计局布置的1988~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快速调查工作;完成了富余人员情况调查;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状况问卷调查。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了五大连池市物价、农作物产量等情况的调查。理顺了撤县并市后的统计报表渠道。
1998年,完成了国家布置的农业普查工作的全面总结、技术总结、农普验收,农普资料移交和农普资料与前5年的数字衔接等项工作,并写出论文8篇,此项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完成了个体基本单位普查、登记、审核和资料整理汇总工作;完成了省布置的儿童发展情况监测、市场快速调查、城镇居民收入抽样调查、个体贸易抽样调查;完成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和劳动力跟踪情况的专项调查;统计部门还结合五大连池市的实际情况,对奶牛发展情况、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建筑业基本特点进行了调查。
2000年,完成了黑河市统计局布置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专项调查”和“住户抽样调查”;完成了全市16个乡(镇)132个行政村的村级农村灾情调查;完成了4个村、1300户农产品产量和灾情的入户填表调查;完成了省统计部门布置的县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监测统计调查。统计部门根据《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目录》的要求,重新设计、建立了系统物价统计台帐,完善了调查网点,增强了代表规格的数量。并定期深入集贸中心市场、畜牧交易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和了解商品价格情况,逐日逐月地将物资价格及时过录到台帐上,准确测算出五大连池市物资价格波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