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统计分析与统计服务
第四节 统计分析与统计服务
1986年,县统计局接受用户委托,组织调查和整理统计信息,编写了东北史志,搞了工业横向联系调查,儿童福利调查和经济调查等。
统计部门采取两种形式为各级领导和部门服务:一是随时提供统计数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提供,二是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定期搞。工商专业为了更好地为政府服务,将常规的季分析改为月分析;农业专业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分析,在大田估产中结合大田估产,写出了农作物与畜牧业简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搞了专题分析。这些分析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执行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为各级部门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1987年,为适应县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统计工作由过去的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提供统计信息,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年初,统计部分及时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编印成统计资料发放到县直各单位。印发了统计反映、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提要,随时按保密规定和范围提供统计信息,全年共提供统计分析资料32篇。
1989年初,统计部门及时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编制成统计资料发放到县直各单位,全年共发放统计分析资料31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期间,编制1949~1988年国民经济提要和反映德都40年变化的公报,并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
1993年,全年共印简报45期,统计提要2期,国民经济公报1期,经济信息2期。为县委县政府召开各次大型会议提供统计数字14780笔,召开协调会2次、业务联系会1次,和有关部门共同完成调查任务3次。
1998年,深入基层企业调查32次、乡镇调查18次。共写出统计分析46篇、公报1份、统计提要12份、评估分析12份。1999年,围绕市领导决策开展统计服务。参与了2000年规划、2015年畜牧业规划等重点经济目标、计划论证工作。围绕市党政中心工作开展服务,在市委、人大、政府召开的各种会议上,及时提供所需数据18976笔。同时对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热点问题,及时用简报形式反映给市委、市政府。全年共出简报42期,其中专项分析17期。改革了服务方式,除编印《统计提要》和《统计年鉴》外,还建立了提供数字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编印了《领导内参》和统计公报,在黑河市内开展统计资料横向交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写出《五大连池市工业发展50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经济发展后劲继续增强》等文章。利用3个月时间编写了建国以来五大连池市50年统计资料。
2000年,根据当前五大连池市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写出有针对性的专题分析报告。一是依据五大连池市经济运行状况,本着滞后的问题不反映,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反映。农业专业写出《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专题调查报告,工业专业写出如何组织个体基层单位《填报表》的调查报告。城调和农调队分别写出了《需求不忘时机抓住商机仍能赚到钱》、《1999年农村住户调查情况》等调研分析。二是服务形式多样化,统计局每年出《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提要》,同时又编辑了《统计提要》、简报、分析、专题分析报告。三是用评比竞赛和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动统计优质服务的开展,参加省市统计论文的评选活动。同时对局机关干部实行“四定”,即定篇数、定质量、定时间、定期进行评比检查。全年共出统计简报31期,统计提要4期,国民经济公报1期、人口普查简报24期。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各种会议提供数据9万余笔,其中统计分析在《黑河日报》登载2篇,被五大连池市广播电视局采用9篇。全年共深入基层74次、乡镇143次、集贸市场8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