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十编 农业

第一章 种植业

章下序


  1986年,德都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598公顷,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60127公顷,总产122168吨,平均亩单产135公斤;油料播种面积268公顷,总产243吨,平均亩单产60公斤;甜菜播种面积1942公顷,总产29346吨,平均亩单产1007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497.6公顷,总产30619吨,平均亩单产1363公斤。同年,是全县农村进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三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面对千家万户开展了全方位的科技培训工作,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4项,增产粮食35800吨。1989年初步建立了“以一带十”科技服务网络,到1990年共有农民技术员285人,培养和发展了科技示范户2898个。1993年农作物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总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出现了“三增三减”的现象。即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水稻面积比上年下降了29.9%、41.3%、27.8%;大豆面积增加了39.6%、杂粮增加2.7%、薯类增加76.9%。
  1996年,五大连池市承担了省级“春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时间为3年)和国家级“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时间为5年)两个科技攻关项目,当年取得小麦平均亩产216.6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59.8公斤的好成绩。1998年,“春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结束,3年实施面积68460公顷,总增产小麦52360吨,总增收6549.4万元。1999年,全市农业生产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的“四增”目标,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2000年,全市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5项,培训农民4.8万人次;同时,“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结束,5年全试验区总面积20266.7公顷,平均亩产173.6公斤,总增产73216吨,总增收14707.9万元,并总结出了高寒地区五大连池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同年,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增加了优质高效作物面积,调减了市场滞销、效益不好的作物面积;进一步加强了五大连池矿泉稻等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业生产小区初具规模;全市科技兴农、特色兴农、调整兴农的战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