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耕作
第三节 耕作
一、土壤耕作方式
1986~2000年,境内的土壤耕作制度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垄作
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以来,由过去的70厘米垅变为65厘米垅,山区有45厘米小垅或平播。实行垅作的作物有:大豆、谷子、糜子、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甜菜、亚麻、甘草、月苋草、烟草等经济作物;白菜、甘蓝(大头菜)、茄子、蕃茄(西红柿)、辣椒、葱、蒜、黄瓜、豆角等蔬菜作物;西瓜、香瓜等瓜果类作物。
(二)平作
即将耕地翻、耙、耢、压、整平后不起垄,直接播种,实行平播平管。平作翻地深度一般在18~22公分。平播的作物大都是小麦,还有少部分大豆。
(三)旋耕
市内土壤作制“七五”期间提出个“暄”字,解决土壤“硬”的问题;“八五”期间改“暄”字为“轮”字,规范了土壤耕作制;“九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提出一个“少”字,实现了土壤耕作的免耕和少耕,使土壤耕作制更趋于科学化。1996年后,全市购进187台大型旋耕机,全市50%的耕地达到了旋耕。旋耕不仅是疏松土壤,更主要是不打乱耕层,保持了土壤的养分。
(四)畦田
畦田在市内主要用于蔬菜、水稻育苗,面积很小。
二、种植方式
五大连池市地处高寒地区,农作物种植实行一年一熟制,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谷子为主。种植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轮作
俗称调茬,既是农作物种植中的传统经验,也是经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种植方式,俗话说“调茬如上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调节种植结构,大豆价格一直高于其它作物,一家一户种地,都把大豆当作主户作物。大豆与小麦种植比例由1986年1:1左右变成2000年4:1,大豆重茬迎茬现象严重,没有正茬,导致了严重的病虫害,减产10%左右。市内土壤轮作有两种基本方式:麦—豆—杂(玉米、谷子、马铃薯);豆—麦—豆,豆—豆—麦。
(二)连作
即一种作物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种植。这种耕作方式必须多施农家肥和化肥。搞好病虫害防治,才能保证作物的产量。五大连池市连作的作物有:水稻、蔬菜、大豆、黄烟等。
(三)间种
即在一块耕地中间隔种植两种以上农作物,实行高矮搭配,早熟、晚熟搭配。间种比例有2:4;2:2;2:6;4:6;6:12;间种的作物有小麦和玉米、大豆和小麦、大豆和甜菜、玉米和甜菜、玉米和马铃薯。
(四)套种
即在一条垅上种植两种作物,套种的作物是玉米和甘蓝(大头菜)。玉米7片叶时,在两株玉米中间栽一株甘蓝,玉米拔节时,甘蓝收获上市。然后在收获后的甘蓝坑内追氮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秋后一般玉米亩产890~900斤左右,甘蓝亩产810斤左右,亩纯收入800余元。
(五)复种
早熟作物收获后,在同一块地上复种其它作物。市内一般是小麦收获后,少数人复种小白萝卜、油菜、秋菠菜、秋香菜等。
三、种植方法
(一)直播
市内农作物(除部分蔬菜外)大多为直播。直播的方式有埯种、怀种、平播(机播)。
1.埯种
人力用铁镐刨坑施肥,复一层土点种埋土。
2.辕种
过去的木制辗耙已不见了,都是用机引精量点播机。种大豆以龙江或垅三机械为主,能做到垅体垅底垅台深松、垅上精量点播,分层施肥,比过去旧式線耙能增产20%~30%。此种方法适用于谷子、大豆、玉米、糜子等作物播种。
3.平种
前一年秋天,将耕地整平耙细,春天即可用播种机平播,整个生长季节都不打垅。市内的平播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在山区乡也有少量采用30公分单条或45公分双条平播。
(二)移栽
移栽作物主要是蔬菜、水稻、玉米。移栽即在室内塑料大棚中育好苗,然后移栽到大片耕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