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种子

第五节 种子


  一、良种繁育体系
  1986年,种子公司为加快“四化一供”(即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进程,依托科研院所和自身实力自成体系搞科研,建立了一个良种场、5个乡、32个村、1215个繁种专业户的良种繁育体系。1996年,种子公司在华山农场租地覆膜配制玉米杂交种获得成功。1998年,根据省地(市)要求,重新整顿了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了由3个分公司,一个良种场,万友、民兴、解放、三合和龙丰5个村组成的新的良种繁育体系。对繁种农户发放良种准繁证和种子生产许可证,分公司、良种场繁殖玉米亲本种子和自交作物原种、原良种,专业村进行玉米制种和繁殖自交作物一级良种。1997年在二龙山农场租地78公顷覆膜配制玉米杂交种和繁殖小麦、大豆原良种。2000年5月26日经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审核认定,五大连池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为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并颁发了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具有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资格。至此,以种子公司为龙头、良种场为基础、专业村和农场为基地的新的良种繁育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良种繁育和推广
  1986~2000年,全市共引进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四大作物品种(品系)49个,被推广的四大作物品种17个。使市内主栽作物品种达到了三年一更新,五年一更换的高水平。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程序和速度都达到省级标准和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农作物良种普及面积平均达到95%以上。
  (一)小麦
  1986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25333公顷,其中优良品种24600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7%。主栽品种有龙麦13号、克丰5号,搭配克丰2号、克丰3号,高倍繁殖了克79—179。1987年小麦主栽克旱9号,搭配克丰5号、龙麦13号,进一步加速繁殖了新克旱9号。克旱9号小麦的繁殖与推广,大幅度提高了小麦产量,比龙麦13号、克丰5号增产15%以上。全县小麦亩产由1985年以前的平均最高亩产221.8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亩产235公斤。德都县“加速高繁克旱9号小麦优良品种”项目,也因此荣获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1988~1995年,县内小麦主栽品种为新克旱9号,新克旱9号比克旱9号增产3~5%,优点是秆强、抗病、不落粒。新克旱9号参加省丰收计划达标竞赛,曾连续11年获全省一、二等奖,也曾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后,为改进小麦面粉品质,种子公司先后引进并加速繁殖了龙辐10号、克丰6号、垦大4号、93—3U84、3U92和94—4083小麦新品系。1998年,全县优质麦播种面积17533.3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9%,其中龙辐91856911333.3公顷,克丰6号4000公顷,龙94—40832200公顷。2000年,为了改进现有优质麦品种产量不稳、病害较重和容易落粒等缺点,种子公司和良种场又分别从省农科院和克山引进繁殖了克95R498、龙辐970189两个优质超强筋和强筋小麦新品系。这两个小麦新品系都被省专家组列为小麦良种试验示范工程项目专用品种。同年种子公司繁殖克95R9485000公斤,良种场繁殖龙辐9701895000公斤。
  (二)大豆
  1986~1987年,县内主栽大豆品种为黑河5号、龙丰3号、搭配黑河3号、黑河4号、北丰3号。1990年重点推广了黑河7号,繁殖了黑交83—889。1992年县内重点引进和繁殖了黑河9号(黑辐84—265),黑河9号特点是植株繁茂、秆强不倒、适于机械收割,比对照品种黑河4号增产10.6%。当年县内推广的黑河9号大豆获黑龙江省政府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二等奖。1993年,县内引进、繁殖和推广了北丰9号、北丰10号、北丰11号。这3个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改变了德都县大豆品种的种植结构,其中北丰9号(北86—19)作为“芽豆”专用品种在太平乡、四平乡、和平镇、建设乡大面积种植,北丰10号(北87—8)、北丰11号(北87—9)在平原的其他乡镇大面积推广。北丰9号比对照品种黑河5号增产10.9%,北丰11号比黑河5号增产15.5%。1995~1997年,市种子公司先后引进黑河17号(黑交91—2004、黑交92—975)、黑河18号(黑交92—1544)、黑河19号(黑交92—1526)、垦鉴豆4号(北93—95)、北丰13号(北89—1)、合丰37号(合交87—72)、北疆1号(北疆92—379)。黑河18号、19号分别比对照品种黑河9号增产22.7%和21.6%。1995~2000年,市内平原乡镇主栽品种是北丰9号、黑河18号、黑河19号,搭配垦鉴豆1号、垦鉴豆4号、北丰10号和北丰11号。山区乡也引进了一些优良大豆品种,改变了山区乡大豆品种多、乱、杂的落后局面,大豆产量增幅较大,2000年山区乡大豆平均亩产130公斤,比1995年以前的平均亩产95.7公斤增加了34.3斤,增产35.8%。2000年,市种子公司和良种场引进了黑交95—812、黑交95—750、克88123—13个大豆新品系。黑交95—812和黑交95—750杆强、结间短、荚密、不炸荚、活秆成熟、籽粒大黄圆有光泽。黑交95—750可作为三平一建乡镇替代主栽品种或搭配品种种植。
  (三)玉米
  1986~1994年,县内玉米主栽品种为克单3号,搭配克单5号、孚尔拉、木廷。1995年试验种植覆膜玉米获得成功,品种有绥玉6号(绥310)、四单8号和东农248,覆膜玉米最高亩产700公斤,比直播玉米增产50%以上。1996年,市种子公司自己制种并开始推广直播玉米克90—217,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克单3号、克单6号分别增产18.5%和19.4%。1998年后,由于覆膜玉米成本高和造成土地白色污染,农民基本不种覆膜玉米。2000年后,市内玉米主栽品种为克90—217,搭配冀承单3号、海玉5号和孚尔拉。
  (四)谷子
  1986年后,德都谷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主栽品种是德都黄沙谷和采种圃。1996年后,新发乡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开始重视谷子生产。1998年种植133.3公顷,1999年种植186.7公顷,2000年达到266.7公顷。2000年新发乡生产的谷子品种主要是采种圃,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市谷子平均亩产增加了69公斤。
  (五)水稻
  1986年后,县内水稻生产采取旱育稀植技术和采用优良品种,最高亩产达到650公斤,比直播增产50%以上。水稻主栽品种是黑粳4号、黑粳5号,搭配黑粳3号、黑交951、黑交931,黑粳4号、5号比农林11号、合试交66—741增产15%。1999年,为调整种植结构和改进米质,市里采用大中棚三膜、钵体、摆插新技术获得成功。引进第三积温带下限品种垦94—227、哈98—86、北优9607、空育131、龙引948、龙引92—020,最高亩产达到700公斤,米质达到优质标准。
  (六)马铃薯
  1986年县内主栽品种为克新12号,搭配北薯1号、东农303,同年龙镇发展村从花园农场实验站引入花525品种,全村种植10公顷。1990年后龙镇发展村的马铃薯开始批量销往山东、辽宁、河北、京津地区。1998年销量1800吨,每公斤售价高达1.30元。当年太平乡引进米拉品种。2000年太平乡又引入荷兰7号、荷兰15号和鲁引1号。同年6月28日,黑龙江省工商局以“龙发”牌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名义为花525注册了商标。
  (七)蔬菜
  1986~2000年,白菜主栽品种为牡丹江1号、2号、3号,牡丹江系列白菜筋少好吃;甘蓝(大头菜)推广杂交种京丰1号,京丰1号比黄苗、海拉尔4号增产15%以上;萝卜有翘头青、大红袍;茄子有龙茄1号、黑油亮、齐茄1号、日本长茄;辣椒有哈辣1号、茄门1号;西红柿主栽品种是齐研矮粉;大葱主栽品种为章丘大葱;早、晚油豆角,龙丰特大花菜全部实现良种化。
  二、艮柙培育
  1986~1995年,种子公司在龙江县预约繁殖玉米杂交种。龙江县积温高、无霜期长,玉米直播可以灌溉,籽粒可以自然脱水;弊病是丰收了要按合同回收造成积压,欠收对方不执行合同没种子。为解决这一矛盾,1996年市种子公司自己研究搞玉米覆膜制种获得成功。同年,种子公司在华山农场实验站覆膜制种420亩,平均亩产150公斤,产量和质量均好于龙江县,种子产出成本也远远低于调入种子价格。
  1996~1999年,市种子公司先后两次从省农科院克山研究所买回两个极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这两个品种不仅在本市适应广泛,而且在内蒙古北部和东部四盟、河北北部、甘肃、新疆都能适应并有广阔销售市场。此间,种子公司先后调往上述地区玉米杂交种200吨,适应性和产量都得到一致认可。
  四、选种
  1986年以来,县内选种方式由筛选、风选向螺旋式清选分离、风筛式精选分级、比重式精选分级方向发展。1990年农民选种仍然采取块选、穗选、株选等方式,其中小麦采取块选、穗选,单收、单打、单放;大豆采取块选、株选、粒选、脐选。2000年种子公司收购良种对小麦采取风筛式精选和比重式精选,对玉米进行比重式精选,大豆进行螺旋式精选。
  五、种子收购和供应
  1986年1月1日取消了乡镇级种子站,成立了建设、和平、双泉3个中心种子站。为方便工作,同年2月26日将3个中心种子站改为种子分公司,负责所辖区域内种子收购和供应工作。
  (一)种子收购
  1986年开始,省农牧渔业厅、粮食局、商业厅和农行黑龙江省分行以联文形式分年度下发良种预约繁殖、收购、储备任务通知,规定县种子公司自繁、自收、自储的良种收购资金由地方政府协同金融部门解决;对为省代储和为省外代繁的种子由省种子公司拿钱收购。德都县从1989年开始将良种预约与收购列入全县粮食收购计划之内,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将良种繁殖与收购任务分解到有关乡镇,规定种子合同定购任务同粮食定购任务同时安排同时收购。由于粮食流通体制的变化,市政府这一规定于1999年终止。
  (二)供种
  1986年后,种子公司与农户签订供种合同预约供给良种。1998年,根据上级要求,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统一供种。除玉米杂交种外,小麦、大豆全部进行包装加工,统一送种到村。同年,种子公司向全市供应包衣、包装良种1486吨。15年来,种子公司共供应良种27141吨,其中小麦12464吨,大豆12517吨,玉米959吨,谷子220吨,水稻500吨,蔬菜种子481吨。

  五大连池市1986~2000年市种子公司良种收购供应表
  表10—6
                      单位: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