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田水利
第二节 农田水利
一、治涝
五大连池市易涝耕地主要分布在讷谟尔河两岸的讷谟尔涝区内,涝区面积16万亩,其中易涝面积14.6万亩。1994年,全市内涝面积52500亩,绝产面积14110亩。1998年,“三永灌区”(永远、永安、永发)专项治理内涝工作,重点发展“以稻治涝工程”。到2000年末,全市有堤防45.055公里,其中城堤1处,长4.18公里;农堤6段,长40.0875公里。2000年,涝区建设主要以堤防升级改造、河道整治、修复水毁工程、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先后完成城关南堤和青山堤1317米堤段的升级改造、建设灌区渠首下游180米长弯曲河道护岸、永安防洪闸重建、庆民沟和振兴沟清淤治理等工程。堤防改造后使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城堤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到年末,涝区建设累计投工7.5万个,投资179.17万元,新增除涝面积5000亩。除讷谟尔河两岸的洪涝外,在两岸之间的峡谷滩地、沟塘及透水性能差的岗中洼地,常受雨季、融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涝灾。全市已完成振兴沟、二龙沟的治理工作。解放沟已完成了主干排水沟的治理。
二、灌溉
1986年以来,五大连池市农田灌溉逐渐从单纯灌溉水田扩大到灌溉旱田,蔬菜灌溉方式也有了很大改进。由原来的大水田灌溉改为试湿灌溉,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水点灌、坐水种的普及,提高了作物抗旱和土壤保湿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高科技灌溉设备如喷灌、滴灌等也开始在五大连池市使用,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到2000年末,全市已建成石龙、建设、和平3处万亩自流灌区。1处小自流灌区,1处小水库灌区,4处小塘坝灌区,3处井灌区(1处为蔬菜灌区面积2000亩),15处电力提水站(现已全部报废),6处喷滴灌节水小灌区。此外,每年还有几十个临时提水站,从河、池提水灌溉。到2000年末,全市灌溉面积4.5万亩,其中水田4.3万亩,旱灌(蔬菜)2000亩。有小水库7座,小塘坝8座,机电井66眼。灌区建设共投工4.8万个,投资55.6万元,完成计划内的3处工程:新建石龙灌区干渠桥两座,完成石龙灌区渠首进水闸维修工程。使全市灌溉节水工程有了初步规模,特别是对发展水稻生产有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