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繁育改良

第二节 繁育改良


  1987年,县繁育站与各乡(镇)配种站签订了配种任务议定书。按时供应优质冻精,同时抓了器材购置和乡(镇)配种站点筹建工作。为搞好本交改良,对全县种畜进行了普查,共选出种公牛280头,基本上满足了本交改良配种的需要。全年共完成牛改良任务5478头,其中冻配改良1076头,占冻配任务的137%;准配准胎890头,准胎率为81.1%。有成年种公猪87头,可繁母猪2472头,公母猪比例总体失调不算严重,局部地区严重。1989年,畜牧部门重点抓了配种站点的整顿,对各站点配种员进行了技术培训,通过考试使配种员逐步达标;集中时间抓了站点、配种室操作的标准化建设,对7个达到标准的站点发放了合格证。此外,狠抓了劣质公牛去势、难孕牛治疗、奶牛细管冻精技术推广应用等项工作。
  
  1990年,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家畜人工授精站点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畜禽管理条例》,对全县14个配种站点进行了重新整顿,对其中12个站点进行了修建,使所有站点都达到了标准。改良上采取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的办法,平原乡(镇)以人工授精配种为主,山区乡以引进优良种公牛本交选配为主;奶牛全部采取人工授精技术;猪羊以本交配种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根据畜群结构有计划地调剂和串换种畜,扩大优良种畜覆盖面。引进美利奴优良种羊5只,其它优良种羊53只,种猪34头。推广牛细管冻精和马人工授精,冻精配种黄牛258头,准胎202头,准胎率78.29%;冻配奶牛413头,准胎344头,准胎率83.29%;马人工授精282匹,准胎243匹,准胎率86.17%。1992年,共调剂奶公牛15头,种公猪7头,公羊7只,种马1匹。引进优良种公猪5头,优质细毛种公羊20只。去势劣质公羊312只,公牛265头,公马了1匹。黄牛冻配321头,奶牛冻配512头,马人工授精146匹。1997年,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建配种站点4处,全年冻配黄牛261头,马人工授精481匹。引进优质种公猪10头,种公牛6头。引进了5个品种的种羊,改良当地绵羊品种,提高了肉毛产量。1999年人工授精和本交改良家畜27986头(匹),其中冻配512头(匹)。引进种公畜50头,其中从省种畜场引进长白、约克夏等品种种公猪11头,分别投放到各乡(镇)。
  2000年3月,五大连池市和北安农校开展了科技共建活动。首先联合举办了繁育改良短期培训班,市内2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下半年又选派17名学生到农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繁育改良技术培训,提高了繁改技术人员的素质。其次,市畜牧局还和北安农校在新发乡德安村联合创办了“北五畜牧繁育指导中心”,由北安农校专家教授为技术指导,采用优质冻精开展冻配工作。共冻配改良奶、肉牛36头,准胎34头,准胎率34%以上,推动了市内“两牛”品种改良的步伐。全市共有人工授精点16处,有繁育改良技术人员20人。
  一、牲畜
  (一)黄牛
  市内黄牛以蒙古牛、三河牛和朝鲜牛为主,改良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大量引进国外优良公牛的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善了本地牛的遗传性状,提高了黄牛质量。1987年冻配黄牛492头,准配准胎412头,准胎率83.7%。2000年,去势劣质公牛760头,杂交黄牛390头。
  (二)奶牛
  市内奶牛改良主要采取了“一冻改,二外买”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齐齐哈尔市购回31头奶牛投放到建设乡,与当地奶牛进行了杂交改良。1989年,德都县奶牛采用优质黑白花奶牛冻精进行冻配改良,全年冻配奶牛784头,受胎722头,受胎率92.1%。1992年奶牛冻配1123头,受胎率90.1%;户犊2089头,成活1964头,成活率94%。2000年冻配改良奶牛600头,收到较好经济效益。
  (三)马
  马的品种主要有蒙古马、黑龙江马等。1987年有马匹配种点7个,全年配种改良马2448匹,人工授精500匹,准胎354匹,准胎率83.2%。1992年,马人工授精347匹,准胎315匹,准胎率90.7%。马户驹2512匹,成活2077匹,成活率92.8%。2000年有马匹配种点28处,全年改良马3000余匹,人工授精600匹,准胎率90%。
  (四)猪
  经过长时间的品种改良,市内生猪以本地民猪、长白、苏白、哈白、杜洛克等品种为主。1987年改良猪4024头,准胎3794头,准胎率94.35%。2000年改良猪7000头,大面积提高了生猪质量。
  (五)羊
  羊的品种以东北细毛羊、蒙古粗毛羊、小尾寒羊为主。1987年,改良羊7495只,准胎6434只,准胎率85.8%。2000年,很多养殖户从山东、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引进了大量优质品种羊,尤其是小尾寒羊很适合本地的饲养环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二、家禽
  (一)鸡
  80年代,县内主要优良鸡有星杂579、白洛克、AA肉鸡,其次为滨白、星布罗、芦花鸡及这些鸡的杂交品种。进入90年代,蛋鸡品种主要有伊沙褐、海兰、宝万斯等,肉鸡仍以AA为主。
  (二)鸭
  80年代,县内以饲养本地鸭为主,本地鸭耐寒、耐粗饲,但成熟慢、产蛋量少,年产蛋100枚左右。1999年,双泉乡政府组织一批农户赴嫩江县参观学习养鸭技术,并引进优质金定鸭2200只。双泉村姜万仁率先在全市养殖金定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金定鸭原户于福建九龙县金定村,经过长期定型培育成著名蛋鸭品种。该鸭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耐粗饲、耐寒、杂食性强,年产蛋260~300枚。2000年9月8日,市畜牧局与财源办在团结乡永远村老山头屯兴建了“牧源种鸭场”,从外地引进2500套金定种鸭,为全市发展蛋鸭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鹅
  1986年,境内以饲养白鹅、雁鹅为主,该品种耐寒、耐粗饲、个大、成熟快、绒质好。1999年7月太平乡庆丰村农民于富从齐齐哈尔市种鹅场引进50组(3母1公)莱茵鹅进行繁殖,效果尚可。1999年全市大鹅饲养量实现24万只,2000年饲养量达到40.76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