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草原资源及管理利用
第四节 草原资源及管理利用
一、草原资源
市内草原可分为4类6组9型。4类即草本沼泽类、沼泽草甸类、草甸草原类、疏林草甸类。6组即沼泽土根茎沙草组、草甸土根茎禾草组、草甸土根茎沙草组、沼泽草甸土根茎沙草组、黑土杂类草组、暗棕壤疏林根茎沙草组。
(一)草本沼泽类
俗称“漂垡甸子”,利用率不高,只适于大牲畜放牧,常年积水,占现有草原面积的30.4%。植被为沼泽土根茎沙草组,本组为一个类型,主要生长修氏苔草+小叶章+甜茅,产草量820斤/亩。主要分布于朝阳、莲花、兴安等乡及讷谟尔河两岸的沼泽。
(二)沼泽草甸类
这类草场以湿生植物为主,部分常年积水,占全市草原面积比例较大,现有约37万亩,除团结乡有一部分草本沼泽外,全市各地均有分布。此类草原亩产草400~700斤,依地势及水、温度条件分为3组6型。
1.草甸土根茎禾草组
主要分布于山间洼地及河谷阶地的低洼处,土壤为草甸土,地表常年积水较多,有大量的漫苔头分布。本组包括4个类型:(1)(2)型主要生长小叶章+乌拉苔草;(3)型主要生长小叶章+甜茅+乌拉苔草;(4)型主要生长小叶章+甜茅+杂类草;(5)型主要生长小叶章+杂类草。
2.草甸土根茎沙草组
本草组在市内面积较大,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及焦得布林场、固东河林场、三九六林场境内的河谷、苔地及山间洼地。现存数量不大,多被开垦。土壤为草甸土,地表湿润,塔头分布较广。本组为(6)型,主要生长塔头苔草+杂类草。
3.沼泽草甸土根茎沙草组
本草组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兴安乡的山间及河谷阶地,土壤为沼泽草甸土。现存量不大,多被开发。本组为(7)型,主要生长塔头苔草及小叶章。
(三)草甸草原类
俗称“五花草塘”。这类草原现已基本不存在,开垦后被纳入耕地面积,占全市草场面积的4.9%,分布在兴安、莲花、种畜场等地。植被无优势品种,主要有野豌豆、阔叶野豌豆、野火球、地榆、裂叶蒿、歪头菜、猪秧秧、酸模、蒙古鸡儿肠、柴胡、山牛膀、问荆等。
(四)疏林草甸类
此类草场植被为草、木混生,占草原面积的16.5%,现多纳入耕地管理。木本植物有桦树、杨树、柞树等,草本植物有乌苏里苔草、野豌豆、小叶章、返魂草、马宪蒿、腾唐松草、金莲花、地榆、茜草、莓叶萎萎草、绒被老鹳草、铁线莲等。
根据草本沼泽类草原载畜力4.4亩一个百羊单位、沼泽草甸类草原载畜力2.6~6亩一个百羊位计算,全市草原总载畜量为20万羊单位。市内平原乡(镇)草原面积小、牲畜多,而山区乡草原面积较大、牲畜数量少,造成草原面积与载畜量严重失调。由于重度放牧、盲目抢草、提前打草,有性繁殖牧草籽粒不能成熟,减少生息机会,造成草原退化近10万亩。1989年土地详查时,全市草原面积有106万亩。此后,因管理不善和全省“再造第二个黑龙江”的重农轻牧政策导向下,草原面积大量减少,大部分草原被纳入了“两清一卖”范畴。1995年,朝阳乡草原面积10万亩,被纳入“两清”的面积近5万亩。太平乡草原面积3万亩,纳入“两清”2.8万亩。其它乡(镇)均有同类情况。还有一部分草原被纳入植树造林和农业综合开发范畴。1998年,市畜牧部门对全市草原进行了踏查,调查结果是现有亦牧草原面积50万亩,其中:市属各乡(镇)和农、牧场草原面积为22万亩,市属各林场草原面积15万亩,市域内部队、农牧副食基地农场草原面积5万亩,市域内劳改、监狱草原面积6万亩。1998年草原面积比1989年详查数字减少了56万亩。草原面积损失过半,草原破坏情况十分严重。又因剩余草原大多分布在山区乡,平原乡(镇)分布很少,故草原利用率较低。
二、草原管理与利用
1986年,全县开展了依法保护草原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草原的管理、建设、使用等方面得到了综合治理,草原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合理利用。1987年县畜牧局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同时,针对草原被破坏程度严重的实际情况,请示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严禁毁草开荒的通知》。并于8~9月份对太平、团结等9个乡镇进行了草原执法大检查,共查处违法开荒户163户,收回草原面积1118亩,罚款2848元。同年县畜牧局从畜牧站抽调人员,成立了草原监理站,县内有了专门的草原管理机构。1989年,县草原站向各乡镇发放《黑龙江省草原实施条例》300册,处理毁草开荒案件6起,罚款3500元,收缴草原费1万元。1993年草原站对毁草开荒较严重的建设乡富民村进行了依法查处,共查处毁草农民20户,将被毁草原320亩全部退耕还草,收取草原补偿费717.5元,并将查处结果通过有线广播公布于众,起到警示作用。
为了加强现有草原的保护与合理使用,提高草原利用率,按照省畜牧局有关文件精神,1996年五大连池市开始开展草原承包工作。草原承包主要采取“家庭牧场承包、集体牧场承包、草原开发承包、特色养殖承包”等形式。家庭牧场承包是养畜户根据牲畜饲养量,承包相应的草原面积进行放牧使用。集体牧场承包是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根据牲畜饲养总量和长期发展规划的需求,在村域内的草原上留足相应面积,供全村牧畜放牧使用。草原开发承包是在不影响放牧的前提下,将田边地头的零散草原进行开发。特色养殖承包是将低洼地块、沼泽地等无法放牧的荒废草原利用起来,进行养鱼、种水稻等特色开发。各类草原承包都要签订长期承包合同,以利于草原管理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同年首先在讷谟尔乡进行草原承包试点工作。市草原监理站工作人员深入各村,鼓励养殖户承包草原发展畜牧业。在乡、村干部的配合下,共签订承包合同76份,承包草原面积3347.45亩。1997年草原承包工作在全市全面展开,由市农委牵头,抽调畜牧、水产、土地、林业、财政、司法、法制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指导组,分片负责,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保证了草原承包工作的有序发展和实施。7月份,黑河市“草原承包工作现场会”在五大连池市召开,对五市的草原承包工作予以肯定。会后市政府开展了草原承包“突击月”活动,在“突击月”中承包草原5万亩。年末全市累计签订草原合同657份,累计承包面积72115亩。至1999年末,全市草原承包工作全部结束,共承包草原8.2万亩,签订承包合同827份,其中放牧承包6.41万亩,开发承包1.7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