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水产捕捞

第三节 水产捕捞


  一、捕捞
  1986年后,德都县水产品捕捞作业区主要集中在讷谟尔河水系上,在全县42条大小河流中仅讷谟尔河水系就占了捕捞总量的80%。1986~1991年捕捞业户平均90户,自然鱼捕捞量年均300吨左右。1992年后,由于城镇退休、下岗人员增多和农村闲散劳力过剩,在自然水面上私捕滥捞的非渔业人员增多,造成了自然鱼逐年减少。专业捕捞业户作业区主要集中在讷谟尔河的老山头、建设大坝和永丰大坝3个泛水区。捕捞的经济鱼类以鲫鱼、鲤鱼、鲶鱼、黄缲为主,冷水鱼类山鲶鱼、狗鱼产量较小;小型成鱼以山胖头、葫芦籽、麦穗和柳根为主;捕捞的泥鳅、蛤蟆产量年年均衡,没有明显增减。山口水利枢纽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末建成后,以冷水鱼为主的鱼类迅速繁殖,生长,捕捞旺季日产近万公斤。主要品种为狗鱼、山鲶鱼、鲤鱼、鲫鱼及各类小型成鱼。在捕捞自然鱼的同时,山口水库又投放了大量的鲤鱼、鲢鱼、鳙鱼和大银鱼鱼苗,为渔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山口水库建成后不能全天放水发电,讷谟尔河下游经常出现水流变小或断流现象。2000年捕鱼业户减至29户,自然捕捞水产品产量也减少至100吨左右。
  二、捕捞工具
  1986~2000年,境内渔民和业余捕捞者一直以胶丝挂网为主要捕捞工具。三层挂网使用较多,主要用以捕捞鲤鱼、鲫鱼、鲶鱼和个头较大的山胖头;单层挂网次之,网眼多在3分~1寸之间,主要捕捞较小的经济鱼类及各种小型成鱼,如柳根、葫芦籽、山胖头等。胶丝编织、合折叠的花蓝子以其造价低、使用寿命长和极易捕鱼的特点而被捕鱼者广泛采用,一般每年每个持证渔民都有100余个。其它渔具如传统的旋网、拉网、张网、扒网、淌网民间仍在延用。密眼箔也是人们喜欢常用的捕捞工具,但由于它大、小鱼一网打尽,且易阻碍鱼类的迥游,不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合理利用,故被《渔业法》视为有害渔具限制使用,当地渔政部门明令取缔此渔具。2000年,市内出现了一种叫地笼的渔具。一般长30、50、80米不等,每隔50~60公分一节金属龙骨支架,方形,每节有多个进鱼口。这种渔具一般在水位较浅的河流、泡泽中使用,捕鱼效果较好,民间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