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十二编 交通 邮电
第一章 交通运输
章下序
1986年,德都县境内共有汽车1994台。畜力车仍然是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全县公路总里程581公里,干线公路108公里,县级公路167公里,乡级公路159公里,专用公路147公里,晴雨通车里程343公里,碎砾路面343公里,改益路面200公里。桥梁83座共1805米。有14个村、4个屯不通公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的道路运输业、公路养护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公路养护本着养、建并重的原则,路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1999年,全市货运量52万吨,客运量50万人(次),公路总里程1206.5公里,农村公路里程290.088公里,其中县道6条(166.42公里)、乡道9条(123.66公里),村道41条(222.75公里)。由于铁路距市区较远,无法充分发挥铁路的作用,随着公路不断升级改造,公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公路以灵活、快捷、方便在全市客货运输中占主导地位。铁路主要以运输木材、粮食为主;公路主要输出物资有木材、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运往省内的哈尔滨、大庆、绥化等地。输入的商品为煤炭、机电、金属和水泥等建材及日用百货。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3月是运输旺季,5月至9月是旅游旺季,客流绝大部分要通过公路运送。
2000年,全市共有汽车2234台,其中客车1031台。在客车中大客18台,中客35台,小客978台(包括各单位业务用车),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分别达560千人、28960人公里。客运车辆逐步向中小型、豪华型方向发展。全市共有货运车辆1182台,其中大型716台、中型19台,年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790千吨、39670千吨公里。年出租车拥有量88台,全市道路四通八达,省级、县级路都达到了三级砂石路,尤其是1999年10月竣工通车的鹤嫩公路北五段,为二级水泥路面,成为全市公路交通的枢纽。公路事业迅猛发展,客、货运输能力的加强、方便了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