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邮政
第二章 邮电
第一节 邮政
一、邮政网络
1986年,德都县邮电局组划了8条邮路,兴隆、新发、花园原来各3条邮路合为2条。双泉乡由原来两个乡邮员改为一个乡邮员。县邮电局新增5吨解放车1辆,用于德都北干线邮路。
1996年,德都县邮电局与原五大连池市邮电局合并为五大连池市邮电局,有邮电支局21个,自行车邮路606公里(城乡投递)。1997年,增设华山、花园、凤凰山、二龙山4个支局,自办邮路里程698公里。
1998年,邮电分营,市邮电局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局,除原五大连池、龙镇、新发、建设属五大连池电信局的分支机构,其它乡镇和农场的电信业务均属邮政代办。1999年,邮政局组建了快运和邮购公司。部分业务量小、距离远的自办邮路改为委办邮路。龙镇至襄河、引龙河的自办邮路承包给个人,节省了1台邮车。尾山至朝阳的自办邮路承包给个人,节省了一半费用。
2000年,五大连池市邮政网络有6条二级邮路:五大连池市至和平镇,五大连池市至花园,五大连池镇至格球山、朝阳乡,华山至北安,凤凰山至北安,龙镇至襄河。全市快运公司扩展直投包裹路线15条,培养稳定用邮客户30户。
二、邮政设施
1986年,县邮电局新建和购买职工住宅427平方米。新增汽车有北京130车1台,5吨解放车1辆,三轮摩托车1台。1990年,新建龙镇邮电局大楼1000平方米。
1996年,新建邮政生产楼2050平方米,新增邮政微机及各种电子设备14台套。全市30个分支机构中有21个分支机构实现了电子化服务。新增邮政生产用车3辆,新配了防抢、防盗、防火设施和工具,新建了严密的电子监控、监视系统。
1999年,新建移动通信基站5个,快速传呼站2个,慢速传呼站2个,增容传呼基站1个。新建6个支局生产楼和五大连池镇支局楼。
2000年,市邮政局共有取送款专用车3台,集邮销售网点20个,集邮专柜8处。市邮政局为团结支局购买了新的营业场所。
三、邮政业务
(一)邮件
1986年,德都县邮电局共经转挂号信(经转北三市县:孙吴、逊克、黑河和龙镇支局的挂号信)229838件,邮件199836袋,普通邮件633834件。1990年,共收寄邮政快件77658件,回执率达80%,同年购进小型电传复印机2部。
1996年,五大连池市邮电局完成特快专递2040件,比1995年增长66.39%。邮政快件完成100083件,比1995年增长10.44%。国内函件收入157199元,国内特快专递收入32429元。国际特快收入135元,邮政快件收入109633元,国内汇票收入536292元,国内包裹收入286711元,国际包裹收入95元。1997年,邮政快件完成101083件,比1996年同期增长103.25%;特快专递完成3316件,比1996年同期增长62.55%。
1999年,五大连池市邮政局极力发展商业信函,共办理商业信函12750万件,邮资明信片和企业拜年卡5.5万枚。办理函件55万件,比1998年增长10.15%;办理包件28万件,比1998年下降8.26%;办理汇票业务7.6万件,比1998年下降7.93%;完成特快专递5890件,比1998年增长21.78%。
2000年,办理函件46万件,比1999年下降15.41%;办理包件27万件,比1999年下降3.63%;办理汇票业务7万件,比1999年下降6.72%;办理特快专递业务0.9万件,比1999年增长71.57%。
(二)报刊发行
1986年10月,德都县邮电局打破了常规的收订方法,邮政股开展了零售报刊自办、委办工作,仅县邮电局投递员收订报刊款就达100855元。县邮电局将原来7个发行班合并为4个,既减少了班组设置,又便于管理。1990年,县邮局对报刊发、运、投三个环节进行业务整顿,解决了少报少刊现象,使邮件处理综合不合格率由1989年的30%下降到9.6%。同年召开用户座谈会一次,走访用户200户,发征询意见函340份,使全年报刊零售额达4.217万元,报刊发行流转额和期发份数分别超过1989年同期的26.59%和23.32%。1996年,报刊流转额完成195万元,比1995年增长16.76%。1997年,报刊流转额达191.96万元。1999年,销售报刊447万份,比1998年同期增长10.65%。同年9月7日,市邮政局报刊发行获黑龙江省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累计报刊流转额203万元。市邮政局利用节假日购物的契机,举行了图书、报刊巡回展销活动,销售额达7000元。为实现黑龙江省邮政局提出的保报刊流转额和保报刊收入的两个确保,市局一是积极与宣传部配合,做好党报党刊的收订工作,巩固公费订阅。二是将管理人员分成24个报刊收订小组,采取洗楼式、拉网式收订,共完成报刊流转额35.5万元,其中自费订阅17.2万元。三是将计划落实到分局,抓好农村和农场的报刊收订工作,解决了订报容易,收报难的问题。巩固老订户,发展新订户,完成了7种定量包发报刊收订的任务,一次收订流转额220万元,收入55万元。
(三)机要通信
1986年,德都县邮电局机要通信的机要文件延误率和机要文件损失率均为零。1996年,机要通信收入3205元。
1999年9月1日,龙镇邮政支局机要通信因业务量小,保密条件差,黑龙江省邮政局邮政公众服务处批准其停办,原各部队农场机要文件改到市局自取。2000年,为提高机要人员的业务素质,五大连池市邮政局对机要通信班的机要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四)集邮
1986年,德都县邮电局出售集邮邮票量比较少。
1996年,五大连池市邮政局售出集邮邮票达238869枚,比1995年增长61.13%。1997年,集邮额达33185元。
1998年5月20日,沾河成立了大森林集邮协会。1999年4月22日,市邮政局召开了二届一次集邮协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新的一届集邮协会理事会。同年10月13日,举办了集邮展览,到沾河等地进行了巡回展览,同时发动职工预定本年的邮票和推销插册。全年集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4.26%。
2000年,集邮票源大量削减,市邮政局将以售票为主转向以开发和销售为主。为拓展集邮经营领域,发展集邮边缘性业务,市邮政局一是加强网点建设,销售网点发展到20个,集邮专柜发展到8处,占领了农村市场。二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先后到黑龙江省票品局、黑河邮政局集邮公司采取采购邮品,满足市场需要。三是抓好集邮协会工作,坚持开展群众性集邮活动,壮大集邮队伍,举办了“中小学生集邮画展”和“集邮夏令营”活动,发展了青少年集邮爱好者,成立了五大连池市小学生集邮协会。
(五)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是邮政企业经营的重要基础业务之一。1986年12月2日,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县邮政局于1987年6月20日正式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在县人民银行组织监管与支持下,储蓄业务迅速发展壮大。截止到2000年,共有储蓄网点15个,其中市内网点3个、乡镇7个、农场4个、林场1个。邮政储蓄从业人员59人,其中储蓄管理人员12人,一线业务员47人。
1999年,全市储蓄业务收入320万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15.11%,储蓄余额达10739万元,储蓄净增2164万元。同年,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储蓄利息连续大幅度下调和储蓄利息税的征收,市邮政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延长全局所有储蓄网点的服务时间,提高储蓄业务收入。全局共7个网点实现了联网,使用了“绿卡”。
2000年,市邮政局抓住市农行撤并网点的时机,把市农行在和平镇和团结乡两个农村网点的900余户储户,520万元的储蓄额转入邮政储蓄,使邮政储蓄额达到1.3亿元,净增额达3014万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5.53%,年末余额13753万元,累计余额市场占有率达12.9%,新增余额市场占有率达34.58%,定期和活期储蓄比例72:28。代缴电费累计2388户,代缴电费额21万元;代发工资2069户,代发金额58.27万元;代发养老金133户,代发金额120万元。资金归行率98.74%,邮政储蓄业收入累计完成348万元,占邮政业务收入的48.62%。同年,市邮政局为确保邮政储蓄资金的安全,加快资金的归行率,配备了3台取送款专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