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宣传教育

第五节 宣传教育


  一、组织机构
  1986年,德都县委宣传部设有通讯组、社宣组、党教组、学习室、“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等内部机构。
  1996年6月,原五大连池市与德都县合并以后,原五大连池市委宣传部和德都县委宣传部合并,组成新的五大连池市委宣传部。内设机构有:社会宣传组、新闻通讯组、政治理论学习室、对外宣传办公室、精神文明办公室、宣传部办公室。各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均由副局级、局级干部担任。
  二、理论教育
  1986年,宣传部组织全县干部重点学习了《国民经济管理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若干问题》等理论著述,有1087人参加考试,占干部总数的98.9%。1987年,学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本书和《党的十三大报告》。城乡各党委举办学习班136期,有5635人参加了理论学习。1988年,学习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讲座》2部书。培训理论教师91名,有1762人参加了理论学习。
  1992~1994年,加强了《邓小平文选》的学习宣传,举办《邓小平文选》学习班8期,专题报告会3次,发《理论与经济》学刊5期,基层干部理论学习班57期,受教育面达到80%以上。1995年,系统地学习《邓小平文选》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公报、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设》等理论文章。
  1996~1998年,选学了《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纲领》、《邓小平论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廿一世纪》。开展了“送邓小平理论下基层”活动,举办理论学习班22期。开展了“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的系列活动,城乡各党委都因地制宜地举办了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
  2000年,以“三讲教育”为契机,强化了理论学习,市委中心组与城乡各党委都采取了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撰写心得体会,突出重点反复学,增强了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社会宣传
  1986年,宣传部门组织收看“四有新人”报告团的实况录像,举办国庆节青年歌手大奖赛,组织城镇各党委庆“七一”革命歌曲演唱会。1989年,加强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治理,举办了书法、美术、摄影展,举办了国庆征文活动。开展了乡村、企业、校园文化活动,创建乡村文化活动室107个,职工之家65个、青年之家72个。1990年,全县有81个村建立起文化活动室,恢复电影放映队41个,创建农民、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10个。树立了全县的学习典型人物,其中有好干部、好党员、好工人、好农民。录制了反映科学致富带领职工改革粮库面貌的和平粮库主任、党支部书记张大玉的模范事迹的电视专题片《闪光的大玉》,用身边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身边人。1991年,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县建立教育宣讲点105个,编发《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简明读本》3000册,编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知识200问》。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举办了不忘国耻报告会37场。举办抗洪救灾义演11场,有400多人参加演出,募捐4万余元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有93%的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有78个企事业单位建起了综合文化活动室。1995年8月,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歌曲演唱会,城镇10个党委、19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参加演出。1996~1997年,成功地举办了五大连池“饮水节”,组织了灯光晚会、群众巡游。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成立了市老年业余剧团,自编自演节目,全年演出27场。先后开展了公园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了和平镇的美术、书法创作群体,团结乡的业余文学创作群体,龙镇的业余文艺演出群体,新发乡的管弦乐队群体。1999年,评选出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十佳中学生”,制作了“十大杰出青年风采”电视专题片,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大会暨杰出青年表彰会。4月30日,在人民广场举行了入党、入团、入队宣誓大会。组织了青少年电视歌手比赛,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植绿护绿”活动。
  2000年,组织了《昂首迈向新世纪》电视文艺晚会,开展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及青少年歌手竞赛及警示教育专场文艺演出。组织了“城对乡”捐书工程活动。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活动,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85本,博彩电路板8块,博彩机17台。制定了《中共五大连池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四、新闻通讯
  1988年,德都县委宣传部制定出《关于改进我县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城乡的业余通讯员参加了《黑河日报》新闻函授学习班。1989年,县委召开了优秀通讯员表彰会暨新闻协会成立大会,有4个单位、8名领导干部、35名业余通讯员受到表彰奖励。全年的新闻通讯工作成绩显著,在省级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发稿80篇,地级发稿500篇,创下一周之内有4条新闻在黑龙江电视台连续播发的记录。1995年,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业余通讯员,先后培训业余通讯员215名。结合县委、县政府抓“水、木、粮、泥、石”开发,重点进行采访报道,并配发评论。在《黑龙江日报》开设专栏,印发“县委书记访谈录”,在《黑河日报》上发专稿,开展抓乡企工作的系列报道。编制出《大自然的杰作——火山矿泉》专题电视录像片2部,为扩大宣传山口水利枢纽工程,录制了专题电视片《不朽的丰碑》,在全县播放。
  1996~1997年,以五大连池“饮水节”为契机,先后邀请香港《大公报》、上海《文汇报》、《中国工商时报》、《生活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24人来五大连池市采访,发稿36篇。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生活报》刊发彩色专栏,扩大了五大连池市的影响。宣传省优秀教师朱树楼的先进事迹,组织录制了专题片《播种明天的人》,黑河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谁圆树楼梦》,《黑龙江经济报》、《黑河日报》刊发了通讯《走近朱树楼》。结合五大连池市“十佳公仆”的评选,利用广播、电视集中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1998年,结合山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北五公路建设,在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发专稿9篇。围绕发展市域经济,宣传“开发、开放、强市,富民”的发展战略。上海《文汇报》刊出“五大连池市加强招商”专版,省报刊出“五大连池形成洼地效应”的文章。在国内外起到很大的影响,扩大了五大连池的知名度。1999年,举办2期业余通讯员学习班。有13人获得黑河市优秀通讯员的表彰。接待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祖国各地”、“焦点访谈”、“农业”等节目组及新华社、《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等170余名记者、编辑来五大连池市采访、报道。
  2000年,对山口水利枢纽工程、北五公路建设精神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制作、播发介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经验的电视专题片《跟着市场走,围着效益转》。在业余通讯员中开展了出精品竞赛评比活动,全年在《黑河日报》发稿614篇,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124篇。
  五、对外宣传
  1991年,县委宣传部设立了对外宣传办公室,行政为副局级,对外称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1995年,以“水、木、粮、泥、石”五大资源的深度开发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画册、广告、标语口号开展对外宣传,组织人员编写了《德都概况》一书,全面地介绍了德都县的自然资源及可发展的广阔前景。1997年,对外宣传工作突出矿泉资源、农村特户、火山矿户、旅游疗养、粮牧产业化,建设矿泉旅游名城等6方面的内容。以矿泉水被选为第四十四届世乒赛指定饮用水为契机,策划了《黑龙江日报》出专版,并以“喝我国水,兴我国球,壮我国威”为题在全国发行。印发了中英文版《招商引资指南》、《招商引资项目册》、《矿泉水宣传画》等宣传品。1998年,突出了影视宣传,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13家影视新闻媒体建立了合作伙伴,制作对外宣传片。大庆电视台拍摄了讴歌富饶美丽的五大连池专题片《火山情未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国东北》对外宣传片,译成20多种文字;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东方家园》摄制了I5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火山——五大连池》;黑龙江电视台摄制了7集电视连续剧《天天与北北》;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天涯共此时”栏目摄制了《神奇的五大连池》;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摄制组摄制了《五大连池风光》。市委宣传部协助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北疆警钟》、筹备拍摄了专题片《今日五大连池》;配合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完成了25万字的中英俄文版的《中国五大连池火山文化的研究》;印制了2万册的中英文对照版、图文并茂的《发展中的五大连池》宣传画册;利用哈洽会刊发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专版,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生活报》上发表;印发了《五大连池招商指南》;在《中国经济大博览》一书中介绍了五大连池市改革、开放2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开发前景。
  1999年,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孙文昌教授主编了《五大连池与名人》一书。市志办公室主编的《五大连池山水志》初稿已经完成,涵盖了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地貌、旅游、疗养、矿泉水开发、资源保护、名胜名人、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及五湖十四山的特征概况。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版的《中国五大连池》大型画册。2000年,抓住机遇宣传了五大连池特色资源。在哈洽会、黑河经贸会期间,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出专刊《火山公园。五大连池》及《五大连池矿泉稻栽培》。参加了北京2000年黑龙江绿色食品周活动,矿泉保健大米、“小粒黄”小米、龙发牌马铃薯、山野菜保鲜袋装品、优质小麦种、优质高油大豆等特色食品参展。确定了矿泉啤酒、熔融石英石生产线、山野菜加工保鲜等招商项目在大会上宣传。编印了《产品简介》、《招商项目册》,印制介绍五大连池各个景区的扑克,出版了1万套的15个景观的名信片。协同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了五大连池原种场职工创作的《房子不是家》的电视剧,宣传了改革开放以后,富裕起来的五大连池市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出版了科普读物《五大连池现代火山文化研究》一书。为了抓信息,建立了五大连池市信息网站,并制作了精美的网页。中央电视台“农业教育与科技”摄制组来五大连池市拍摄了特色农业“矿泉稻”、“马铃薯”专题片。市委书记张清杰就搞特色农业这一专题,回答了记者的专访。到2000年末,国内外新闻媒体宣传五大连池特色农业和资源开发的报道有42篇。
  六、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安宁、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986年后,五大连池市的国防教育制定了长远的规划,从宣传贯彻《兵役法》入手,组织专题国防知识的学习、竞赛活动,在参加黑河市国防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每年建军节前夕,都组织国防知识书画赛,发放国防知识调查问卷。城镇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五大连池市第三中学每年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两周,都要进行军事训练。
  1995年,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中学生、民兵预备役、机关干部为重点,贯彻《黑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广泛地开展了全民国防知识的宣传工作。
  1997年,在全省国防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党委介绍了题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经验,得到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在开展“双拥”活动中,五大连池市工商局农贸市场管理所、市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张丽华被授予黑龙江省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1998年,开展了《国防法》、《黑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防空法》的学习教育活动。举办了国防知识竞赛,全市有12个党委、4个部队农场参加了比赛。调整了五大连池市武装委员会成员,成立了五大连池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抓住“八·一”建军节、征兵的有利时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
  1999年10月7日,举办了五大连池市国防知识竞赛。城乡24个党委派人员参加了竞赛。10月25日,播放了电视专题片《巍巍朝阳山》,进行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尊心、振兴中华民族的教育,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
  七、五大连池市(德都县)文学艺术联合会
  五大连池市(德都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在市委领导下的文艺界的群众性组织,是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下设7个协会:即文学工作者协会;戏曲、曲艺工作者协会;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美术、摄影工作者协会;书法、绘画工作者协会;广播、电影电视工作者协会。到2000年,会员已经发展到176名。1986~2000年,创作出各类文艺作品3000余件,在省市(地)级以上发表、参展、获奖作品有1500余件。
  德都县文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989年5月31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30名。县文联副主席任贤坤做了题为《充分发挥文联职能,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努力发展我县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报告。大会贯彻落实全省“造就北疆文艺劲旅,创作文艺精品”的战略目标。坚持尊重艺术规律,保证创作自由,开创全县文艺工作的新局面。大会确定了本届文联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宏伟目标,做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促进派。高举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坚持文艺“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大会选举产生了文联委员30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