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统战工作

第七节 统战工作


  一、机构编制
  1986年,德都县委统战部有编制3人。1987年11月,德都县台湾事务办公室成立,设在统战部,为内设机构。1992年12月5日,德都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亦设在统战部,为内设机构。1996年,撤县并市后,德都县委统战部改名为五大连池市委统战部。2000年,市委统战部编制6人,实有人数9人,内设机构2个。市委统战部在不同时期协调指导工商联、民委、宗教局、侨办、台办、侨联等统战部门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作用,全面开展统战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二、主要工作
  (一)基层统战工作
  1987年11月,黑河地区小城镇统战工作现场会在龙镇召开,县委和龙镇党委在会上介绍了经验。1990年以后,进一步加强基层统战工作,城乡各党委按照县委的要求,建立健全“六制”、“六册”、“一簿”,为开展统战工作打下了基础。1995年,实施统战工作“233”工程,促进各党委工作上档次、上水平。1999年统战部购买了电脑和打印机,改善了办公条件。并于当年6月30日,召开了五大连池市统战工咋龙镇现场会,介绍了龙镇党委抓好统战工作的经验,统战委员介绍了开展光彩事业活动的经验,与会人员参观了光彩事业典型人物的生产、经营情况。
  (二)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成为统战工作的重点。1986年后,在党外人士中开展了建功立业、献计献策活动,党外人士就市委、市政府重点、难点、热点等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1452条,为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1995年,开展了光彩事业活动。到2000年,已开发项目3项,投入资金352万元,结成光彩事业对于79对,培训技术人员3089人。帮助203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成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引进资金720万元、技术人员73人、项目15项。
  (三)党外干部和非党知识分子工作
  1986年后,不断充实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党外后备干部、非党知识分子队伍。1996年,市委统战部、城乡党委为3支队伍建立了档案,并定期进行考核。保证3支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同时,切实加强党外人士的培养使用工作,1997年,市政府配备了党外副市长,每年都有10名左右党外干部被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干部岗位。在人大、政协换届时,统战部、城乡党委积极举荐大批有专业特长、思想觉悟高的党外人士被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90年,选派7名副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到黑河市委党校学习,为党外后备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统战理论宣传教育工作
  1986年,市委加大了统战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取得良好效果。1991年,采取“讲”、“编”、“研”、“订”、“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统战宣教工作。同年6月举办了统战、政协知识竞赛,12月25日召开了德都县第五次统战理论讨论会暨第四次统战理论研究会。1997年6月,举行了迎回归统战知识问卷考试。
  (五)民族宗教工作
  1986年后,协助宗教部门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和对宗教事务的管理。1996年,实行市、乡、村三级管理,采取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同时保障正常的宗教活动,在钟灵寺启建水陆大法会和天王殿、方丈晋院升座开光等重大活动时,加强对其工作指导,协调公安部门维护秩序。协助市委、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打击法轮功骨干分子的非法活动,转化大多数,使绝大多数法轮功痴迷者迷途知返。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发挥少数民族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到2000年全市有副科级少数民族干部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