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一、妇女组织机构
1986年,德都县妇女联合会内设5个机构,即宣传部、组织生产部、维权部、儿童少年工作办公室、文秘办公室。全县有乡(镇)妇女联合会15个,妇女代表会119个,城镇妇委会14个。
1996年撤县并市后,德都县妇女联合会更名为五大连池市妇女联合会。1998年8月,召开了五大连池市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按原五大连池市妇代会次数排序),会后,市妇联内设机构调整为宣传部、儿童少年工作部、组织生产部。全市有乡(镇)妇联16个,城镇妇委会15个,基层妇代会131个。
二、主要活动
1986年6月,德都县妇联在黑龙江省妇联召开的地市县妇联主任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抓好基层妇女组织”的经验。同年,被省妇联命名为黑龙江省“五好家庭活动”先进集体。1987年,县妇联为了鼓励引导更多的贫困妇女勤劳致富,对全县妇女的贫困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全县1123户贫困妇女制定了脱贫计划,落实了脱贫措施,当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县妇联被黑龙江省妇联授予省扶贫先进妇联组织。
1989年,县妇联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全国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一个教育、两个提高”工作,抓好“三个突破项目”,发挥“四个职能作用”,提高了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养禽突破300万只,庭院经济的收入突破总收入的20%,每个农村妇女发展商品生产收入突破1000元。
1992年,县妇联开展了“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动员和组织妇女文盲参加扫除文盲学习,使301名妇女文盲脱盲;全县共建267个联络网,发挥妇女能手的科技示范作用。涌现出种植能手金建红、张密玲,养殖能手胡长荣、李淑英、王淑荣等一批先进妇女典型。据统计,全县参加“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妇女29600名,其中参加省地级达标竞赛的有125人,参加县级达标竞赛的有1040人,参加乡级达标竞赛的12127人。
1994年,县妇联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召唤,与太平乡联合创建股份制养猪场,投资10万元,入栏仔猪80头,年纯收入2万元。在县妇联的带动下,全县建立以妇女为主的百头猪场15个,生猪存栏总数10万余头。在城关乡、新发乡、龙镇3个乡镇建立起以市场为龙头的示范棚膜蔬菜基地,总收入达6000万元。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养殖白鹅活动,县妇联先后两次召开养殖白鹅动员大会,邀请养鹅女能手做经验介绍,用典型指导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全县妇女共养殖白鹅20多万只,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市妇联在全市城乡妇女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的同时,还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使全市广大妇女团结奋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的侵扰,励行社会主义新风尚。涌现出“五好家庭”33410户。组织普法学习,发放普法手册6500本。妇联维权部耐心接待每位来访者,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工作会议上,提交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提案或议案,使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
1995年6月,县妇联组织人员去山东烟台东方卡斯绣品有限公司考察,带回绒绣生产项目。组织动员700多名妇女参加绒绣生产。这些绒绣工遍布德都城乡,有的还发展到二龙山农场和凤凰山劳改监狱。建立了以青山镇、建设乡、四平乡、讷谟尔乡为主的4个绒绣乡镇。先后进绣品原料16450平方米,创产值3732万元,绣工纯收入达35万元。
2000年,市妇联不断探索新路,深化“双学双比”活动,不断总结新经验向全市推广,推动了农林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发挥了广大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三、历次妇女代表大会
(一)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
德都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91年8月3日在青山镇政府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各界妇女代表306名。会上,赵莉当选为县妇联主任、万福云、吴晓华当选为副主任,选举9人组成德都县妇女联合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县妇联主任赵莉所做的题为《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全县妇女为实现“八五”计划振兴德都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地区妇联副主任孙承芝、县委副书记李季到会祝贺并做了重要讲话。
(二)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
五大连池市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98年9月召开,有190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选举赵莉为市妇联主任,赵静华、刘丽为副主任,选举产生了8人组成的五大连池市妇女联合会第三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市妇联主任赵莉所做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妇女为实现强市富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号召全市广大妇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省、市妇女工作发展规划及儿童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团结带领全市妇女为实现“强市富民”的跨世纪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