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明村建设
第三节 文明村建设
1986~1989年,德都县在文明村建设普及与发展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制定了文明村三年建设规划,各乡镇依据这一规划,均制定了本乡镇文明村建设三年规划。抓了文明村建设典型,把新发乡党政、群团组织齐抓共管创建文明村的经验向全县推广。1989年,全县农村新建砖瓦住房面积33469平方米;栽植行道树、护屯林3.68万株,有56个村屯吃上了自来水;整修乡村道路764.6公里,乡村路基本达到了砂石化;建成乡村文化活动室101个,乡村普遍建立了治安联防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1986年,评选出“五好家庭”23687户,文明村4743户,双文明户673户。
1990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暂行规定》,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下发了《文明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开展了文明村建设提档晋级竞赛活动,先后有2个地区,7个市县来德都县学习文明村建设经验。
1991年,在文明村建设上,坚持既抓精神文明,同时又抓综合治理、乡村经济发展、科技兴农、计划生育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建设先进县”光荣称号。1992年,文明村建设实施了“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发动,分项落实”的措施,把文明村建设同依法治理紧密结合,解决农村的热点问题,从而促进文明村的建设。1994年,把抓文明村建设同科技兴农相结合,办科学种田培训班、印发科普资料、推广适用农业生产新技术,较多的农民掌握了大豆、玉米、地栽木耳、生猪直线育肥新技术。1995年,全县学习北安市赵光镇文明村建设的经验,查找文明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996年,全市文明村建设重点放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引导农民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封建迷信”等思想倾向。注重发展乡村企业,搞农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年6月,召开了全市文明村建设示范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起点高、标准高的城关乡龙头村文明村建设的经验和起点低、效率高的双泉乡吴家村的经验,肯定了红霍尔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兴隆矿泉水创建文明乡镇企业的经验。
1998~1999年,在文明村建设中,重点抓“10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镇示范带”创建活动。在12个平原乡镇的24个村屯、5000户农民家中,开展了创建“10星级文明户”试点工作。出台了五大连池市“10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方案,规定了评比内容、标准、办法、条件,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家争创文明户挂牌、有星光荣的良好局面。在参评的5000户中,10星占62%,9星占11%,8星占13%,7星占14%。1999年5月20日~22日,五大连池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12个平原乡镇、39个村、60个屯进行了检查验收,从软件到硬件上进行了评比打分,促进了文明村建设。
2000年,全市的文明村建设以植树造林、整修乡、村道路,改善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各乡(镇)共植行道树、护屯林8万株,整修道路9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