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事业
第二十三编 文化体育
第一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事业
一、机构
1986年,德都县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基本完善,形成了县、乡、村文化网络。1996年6月成立了五大连池市文化体育局,是由原五大连池市文化局、原五大连池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德都县文化局、德都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四个行政单位合并而成。是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的直属行政职能部门。
五大连池市文体局下属单位:市群众艺术馆、市龙江剧实验剧团、市图书馆、市文物管理所、市电影公司、市电影院、龙镇电影院、新华书店(1996年以后,市新华书店的行政业务管理均归省新华书店,只有党务工作归五大连池市)及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1996~2000年,文体局机关内设:文化业务股、体育业务股、人秘股、财务股、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五大连池市文体局的党务工作,由教育、文化、体育党委负责。
二、五大连池市龙江剧实验剧团
德都县龙江剧实验团是以排演龙江剧、二人转、小品、歌舞为主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
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平均每年下乡村演出都在85场以上。并多次组队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均获得荣誉。
1988年,参加“黑河之春”文艺调演,演出剧目《窗前月下》、《半路夫妻》获一等奖。龙江剧实验剧团专业演员程金花、李福强、钟小飞获演出一等奖。1991年,赴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第三届文艺调演,演出剧目《过不去的河》、《桂英责夫》,龙江剧实验剧团专业演员程金花获一等奖,李福强获二等奖,钟小飞获三等奖,乐队获集体伴奏奖。同年,赴长春参加全国地方戏汇演,演出剧目《摘幌》,演员程金花获个人二等奖,龙江剧实验剧团获集体奖。
1996年,参加第十六届《黑河之春》文艺调演,演出剧目《闹洞房》、《找伴》,专业演员程金花、李福强、钟小飞、郑秀英、欧殿革等获7个一等奖。1996年,被黑龙江省文化厅评为“十佳剧团”。
1998年,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下乡”先进单位。1998年,参加黑龙江省地方戏绝活大赛,专业演员程金花、李福强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全省文艺调演,演出剧目《查账》,程金花、李福强、王非等获4个一等奖。1999年,参加黑河市“新人新作”文艺调演,演出剧目《架金桥》、《三代情》、《俊大嫂》、《小保姆》,专业演员欧殿革、王淑燕、李晓丽等获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
2000年,参加黑河市第十八届“黑河之春”文艺调演,演出剧目《北五情》、《离婚夫妻》、《追妻》、《北京小妞》,程金花、欧殿革、李晓丽、李福强、李洪霞等获7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
龙江剧实验剧团现有办公室面积97平方米,演出剧场面积2200平方米。
三、文化艺术活动
1986后,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开展的文化活动成绩喜人。一是以农村文化大院、城镇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大秧歌、交际舞、地方戏、美术、书法、文艺创作等为内容,积极开展活动。二是举办每年一次的春节电视晚会、镇内大秧歌汇演。三是举办各类比赛、展览。四是开展少儿文艺辅导工作。举办美术、书法、声乐、器乐、舞蹈班等,坚持常年业余培训,培养、发现了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文艺后备人才。
市群众艺术馆始建于1987年,办公面积406平方米,内设文艺辅导部、美术辅导部、创作调研室、少儿辅导部。群众艺术馆各项文化活动常年不断,异彩纷呈。1988年,参加“黑河之春”文艺调演中,惠凤霞演唱的《金风吹来的时候》获演唱一等奖。参加省书法篆刻临摹展,李中兴、乔玉萍的版画《雨后石龙》楷书人选、参展。1989年,参加司法部征文活动,魏宝泉创作的小品《苦行》获二等奖;李中兴的宣传画《伟大的党》获黑河美术展一等奖。1990年,参加“黑河之春”文艺调演,王非获最佳作曲奖,葛国发获表演二等奖。1991年,群众艺术馆创作员魏宝泉创作的小说《乡政府大院》获得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创作奖。1996年,参加第十六届“黑河之春”文艺调演中王非获作曲一等奖,葛国发获演奏一等奖,魏宝泉创作的小品《为了希望》获创作二等奖。1998年,参加黑河市“大黑河岛杯”书画展,李中兴的图画《春华秋实》获二等奖,魏宝泉创作的小说《家教》获省文化厅颁发的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少儿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中,李中兴、乔玉萍获优秀指导教师特别金奖。
农村文化站是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担负着农村科普知识普及、文艺活动开展等工作任务。全市各乡(镇)文化站有编制17人。其中龙镇为图书站,有工作人员2名。乡镇文化站主抓乡镇的文艺、美术创作、图书阅览、群众文艺活动等工作。
四、五大连池市图书馆
1986年以来,德都县图书馆不断发展壮大,从原来的文化馆设立的图书室,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级图书馆。1987年,建成46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内部设有:图书外借室、资料室、采编室、业务辅导室。馆内藏书由原来的11000册增加到18000册。办公面积由460平方米增加到560平方米。全市各乡镇都建立了图书室,有的村(屯)建立了图书角。1998~2000年,连续3年开展了“捐书工程”,收到较好的效果,收到捐书4833册,收到捐书款15775元,加大了藏书量。市图书馆开展了跟踪服务,对龙镇发展种植技术进行科学指导,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评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
五、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工作
1986年,德都县有13个乡镇电影管理站。有电影放映员500多人。每个村都有电影放映机。
90年代,由于电视事业对电影事业的市场冲击,电影事业发展艰难,每年的电影放映场次逐渐减少。
1994年以后,电影放映场次全市在2000场左右。1998年,在省电影公司的领导下,开展了影企联姻活动,完成了电影放映场次3000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0年,五大连池市电影院、龙镇电影院,基本停止了放映活动,到2000年末,全体职工放假待业,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工作处于低谷。市电影公司有留守人员5人,其余人员全部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