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1986年,地方病防治工作由中共德都县委地方病领导小组领导,下设办公室,编制3人。1988年改由德德县人民政府地方病领导小组领导,办公室和工作人员未变。1998年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从市卫生防疫站迁出,搬到市卫生局办公。市域地处高寒地区,是黑龙江省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三大地方病的重病区之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三大地方病在境内得到控制,呈逐年下降趋势。
  一、克山病
  1986年,在省地方病研究所的协助下,地方病防治人员对新发、讷谟尔、双泉、和平等乡镇进行了普查,发现慢潜型克山病患者占被普查人口的6.8%左右。全年共治疗潜克患者250人,慢克患者52人。在讷谟尔乡进行监测后,防治人员写出了《讷谟尔慢潜型监测报告》,此报告在全国克山病研讨会上交流,同时刊登在《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上。1988年对克山病多发区的讷谟尔、兴隆、龙镇3个乡镇40岁以下的妇女和儿童进行了亚硒酸钠预防投药。1989年全县有148所中小学33964人服用亚硒酸钠,服硒率达98%;普查小学1~3年级学生17989人,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要求。1990年对讷谟尔乡中心校531名学生进行监测检查,共查出潜型克山病患者6人,发病率较往年大幅度下降。1991年,在省地方病研究所的协助下,连续第五年对讷谟尔乡进行监测,共查918人,查出病患47人,检出率为2.52%。除对其进行生活指导外,仍以服硒为主,还采取了“三早一就”的综合预防措施。
  1993年11月,按省克山病考核标准要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对兴隆、讷谟尔、四平3个乡9个村进行检查。共查390人,查出潜型克山病29人,其中儿童8人,妇女21人,检出率7.43%。之后又与省地方病研究所对四平乡民富村进行检查,应检607人,实检525人,受检率86%,查出潜慢型病人19人,最小患病率为3.6%。1996年对兴隆乡星火村400人进行了重点监测,测后无潜慢型克山病发生。1998年,请黑龙江省地方病专家对兴隆乡星火村又进行了一次潜慢型克山病病情监测。共查246人,潜慢型21人,患病率为3.4%。2000年完成了对兴隆乡星火村克山病的普查与监测工作。由于预防、治疗措施得当,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克山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
  二、大骨节病
  1986年是3~16岁儿童普服亚硒酸钠的第二年,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德都县地方病防治暂行办法》,重点抓了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全县58899名3~16岁儿童服用了亚硒酸钠,服硒率达到98.1%,医务人员对427名服硒儿童进行了抽查拍片,结果显示:干骺端改变26例,检出率为6.09%,有效率为93.3%。1988年是德都县3~16岁58899名儿童服硒的第四年,全县从城镇到乡村,从学校到班级已形成服硒网络,有的签订了兑现合同,有的薄弱村屯还设了专职投药点。卫生防疫部门深入检查40余次,服硒率达99.6%,抽查拍片448例,干骺端改变8例,检出率1.79%,有效率为98.21%。经省专家小组检查验收,各项指标均都达到验收标准,如期完成攻关试点任务,有10个单位和25人受到上级表扬。1991年,德都县被评为黑河地区和黑龙江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县。1992年,全县完成了大骨节病的普查任务,共普查了172330人,患病率为4.45%。总患病率由1982年的20.2%,降到1992年的3.4%,临床抽查1~4年级小学生没有新患发生。全年发放亚硒酸钠46万片,服硒率为99.73%,并有10万人吃上了改良水。县地病办撰写的《德都县58899名少年儿童口服亚硒酸钠防治大骨节病效果》一文,获德都县1992年科技进步奖。
  1993年,大力提倡换粮改水,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全年共发放亚硒酸钠70.5万片,服硒率为99.73%。并对莲花山乡联合村9~14岁儿童23人进行右手拍照,干骺端改变9人,检出率为39.12%;骨端改变5人,检出率为21.74%。9月10日对县城内中、小学生进行了大骨节病的普查,检查总人数4047人,患病10人,患病率为0.05%。在黑河各市(县)“送瘟神杯”竞赛检查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1994年,青山镇内的大骨节病发病率小于0.25%。1996~1998年,大骨节病得到有效控制,对病区80人拍X光片,结果全部正常。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甲肿病(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称为碘缺乏病),各乡镇均有发生,但较严重地区是讷谟尔乡。1989年10月,县卫生防疫部门对讷谟尔乡中、小学463名学生进行检查,有63人生理肿大,生理肿大率13.6%,Ⅰ度肿大4人,占0.8%。1990年对讷谟尔乡小学4个班186人又进行了监测,有23人生理肿大,Ⅰ度肿大2人。全年共监测408人,仍保持省要求的控制指标之内。县内主要预防办法是往食盐和大酱里加碘,1991年有关部门对全县6个粮库、10个供销社销售的碘盐进行检查,结果是食盐加碘率达98.4%,合格率99.4%。同年,县内设立了3个碘盐加工点,对全县统一供应碘盐,使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患病率在2%以下。
  1995年,成立了德都县硒碘盐监督稽查大队。稽查大队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对县境内的15个乡镇、农林牧场、劳教所以及187个食盐经营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出非碘盐157吨,罚款4.05万元,取缔无证经营网点8个。同时在县境内有关单位增设碘盐监督稽查员42人,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督稽查网络。另外,对全县15个乡(镇)和4个劳改农场的0~14岁婴幼儿童、新婚育龄期妇女和孕妇,普服碘油丸5万人份。2000年,全市销售合格碘盐2000吨,检查小卖店、集贸市场1500多家,没收不合格硒碘盐150吨。保证群众食用上合格的硒碘盐,减少了碘缺乏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