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治理整顿 搞好深化改革为全面振兴德都经济而奋斗
坚持治理整顿 搞好深化改革为全面振兴德都经济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德都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89年12月1日)
张进运同志们:
我受中共德都县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三年来工作的回顾
三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三大路线指引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努力拼搏、艰苦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在经济建设工作中,我们从基本县情出发,坚持扬长避短,加强基础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3025万元。比1985年增长95%。国民收入据1988年末统计,实现了10656万元,比1985年增长9.4%。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在灾多灾重的情况下,连续3年获得丰收。1989年全县粮豆薯产量实现13500万公斤,比丰收的1988年增长了14.2%,全面完成了粮食定购任务。20万亩大豆高产攻关成效显著,3年总增产2174.8万公斤,总增收1331.2万元,名列全省9个攻关试点县之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狠抓了畜牧业和乡镇企业这两个“短腿”。以牛、猪、禽为主的畜牧业有了大发展。奶牛存栏数3年接近翻两番,为我县乳制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乡镇企业稳步发展。1989年,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增加到9275人,占农业劳动力的24.1%;产值预计达到3700万元,利润预计达到290万元,将分别比1985年增长131.3%和123.1%。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1989年农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488.8元,比1988年增长10.2%。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景象。三年间工业产值平均以21.93%的速度稳步增长,1988年产值达到428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县乳品厂投产后连年盈利,1988年储备年实现了利税超百万,成为我县骨干企业。以大豆为原料的浸油厂正在加紧施工,年底将建成进行试生产。对外开放和横向经济联合,使一些濒临破户倒闭的企业恢复了生机和活力。1988年初,制酒厂和肇东酒厂联合经营,当年白酒、汽水等综合产量突破842吨,实现产值153万元,利税达到14万元,减亏6.5万元。停产5年的水泥厂通过租赁承包,已经试车恢复生产。在资金、能源和原材料趋紧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经营管理等途径,挖掘了生产潜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城乡市场购销两旺。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可达到14474万元,比1985年增长71.14%。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城乡储蓄成倍增长,城镇职工和农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三年来,由于我们加强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农村和山区的扶贫工作,注意了市场和物价的整顿,使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难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各项改革有了新突破。为了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的第一步改革,我们从实际出发,先后下发了五个指导农村深化改革的文件。在稳定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土地培肥耕暄、引导统分结合和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大型农机具的经营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改革了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实行了放开市场,逐步完善了合同制和合作制。我们还制定若干具体规定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进入流通领域,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商品经济的轨道。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在全县115户企业中,积极推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促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企业内部实行划小核算单位,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完善了企业承包的约束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各工商企业普遍实施《企业法》,认真贯彻“三个条例”,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还按照十三大精神,在党政分开,理顺企业中党、政、工三者关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推行事业单位校所长负责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改革也正在健康稳妥地进行。
(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黑龙江省“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施重点》,我们制定了“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的要求,全县城乡普遍进行以“四有”教育为中心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大力开展了“扫黄”和除“六害”工作,坚决抵制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各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方法。1988年以来,在城乡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振兴德都”即生产力标准大讨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坚持各种教育的同时,城乡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和五好家庭活动广泛开展,并取得较好效果。三年来,全县建成县级文明单位205个,地区级文明单位22个,文明村23个。和平粮库、省八○八台和县燃料公司还跨入了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办教育,强化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改革的深入,促进了教育结构的调整,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等都有了很大发展。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推进了科技进步和科技兴县。各条战线,特别是农业战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一批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使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聪明才智。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通讯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四)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贯彻十三大精神过程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坚持从严治党,层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县普遍推广和实行了党建规范化管理。通过党校和各类培训班,普遍加强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础理论和党的传统作风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全县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衷心拥护党中央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决定,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做到了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1988年在兴隆乡党员评议试点的基础上,全县城乡普遍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党员,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素质,纯洁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三年来,有488名优秀分子被吸收入党,改变了基层组织薄弱的状况,壮大了党的队伍。按照党的干部队伍“四化”要求,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优化了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党风建设和廉政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在搞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时,重点查处了以权谋私、用公款大吃大喝、行贿受贿、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违纪建房等不正之风。三年间共查处各类案件138起,使以权谋私、奢侈腐败的现象大为收敛。按照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加强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制定和健全了党员干部保持廉洁的一系列具体规定。全县设立31个党内监督小组,聘任446名党风党纪监督员,为677名党员干部建立了监督卡,并设立了举报中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党内外监督网络。人事、公安、工商、税务等十一个部门普遍推行了办事公开化措施,增强了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廉政工作的开展。
(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了新发展。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我们突出地坚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了县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积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广泛开展了各阶层的民主协商对话,积极推进政协、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宽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领域。普法教育的深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增强,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在新发乡和民村以及太平乡分别进行了依法治村和依法收欠的试点,为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县积累了经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和各级人民武装部门,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保证了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严打”斗争中,涌现出县公安局、检察院等一些先进单位。广大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治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主要体会是:要保证我们的事业不断地有所进步,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坚持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在县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五套班子的整体功能;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方面的经验我们要继续加以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主要是,我县经济格局不合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一些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解决的还不尽人意,分析其原因,一是发展德都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一些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旧观念还没有完全破除;二是党政治优势发挥的不够,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三是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铺张浪费等不廉洁问题还时有发生;四是各项改革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工商企业内部改革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部分党政机关工作飘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效率不高的问题还很严重。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早地,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