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正确的宣传导向 强大的舆论支持

正确的宣传导向 强大的舆论支持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岳君




  在迎庆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40周年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要翻阅案头的《大兴安岭历史编年》和《大兴安岭概况》这两部记载大兴安岭人艰苦创业历史轨迹的专著,对先辈们创造的数度辉煌不由更加肃然起敬。也许受我现在承担职责的驱使,对自1964年以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开发建设者们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更加钦佩,而之所以能将辉煌持之以恒,我们宣传战线的老一代、新一代,应该说都是功不可没。因此,认真回顾40年来的宣传工作,继承和发扬宣传工作始终要坚持的正确宣传导向,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持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宣传干部义不容辞的天职。
  党中央、国务院于1964年初,发出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会战的号令后,刚组建的中共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党委和其后的大兴安岭特委紧紧围绕这次开发,遵照党中央“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取得全胜”的要求,通过党课、形势教育报告会、板报、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工地演唱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把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宣传,使其深深扎根在会战职工的心中,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极大地鼓舞每一个人自觉地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干部、工人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商会战大计,会战热潮一浪高一浪,“铁人”王进喜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发图强精神,很快在莽莽原始林海生根开花、结果。首期开发建设的松岭、新林两个林业公司的全体职工,不但坚定地站住了脚,而且在1966年就为国家提供商品材,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宣传工作受到了“左”的思想影响。但是广大宣传工作者同全区人民一样,硬是顶住了重重压力,发扬我们党的宣传工作优良传统,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宣传工作正常开展。1966年,克服少设备、无房舍、缺人员的重重困难,创办了《大兴安岭报》。1969年,林区开建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1972年始试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几十万兴安儿女直接收听党中央声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特别是近5年来,面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西部开发战略、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四大机遇,全区宣传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巩固、提高、创新、突破”,“抓创建、抓导向、抓阵地、抓队伍、抓创作”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舆论支持。
  1978年以来,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研讨班、轮训班、报告会,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开展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真理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中,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重点,以地、县两级党委学习中心组为龙头,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题报告、分散自学、“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考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深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为加快解放思想进程,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在全区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发展”学习教育活动。邀请地区有关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学者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问题作辅导报告。分阶段、分层次召开由经济综合、经济杠杆、行政执法、行业管理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地委成立理论调研组,撰写了《努力开创大兴安岭解放思想新境界》、《创造良好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全区改革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等有影响的文章在《大兴安岭日报》、《新向导》等报刊刊发。1998年,集中进行邓小平理论学习,召开了全区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对全区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召开全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集论文142篇,交流论文81篇。1999年,召开全区县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为深化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2001年,召开全区地、县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有30位领导干部在研讨会上交流了学习体会。为更好地实施“天保”工程,加快经济发展,2002年,召开了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地、县(处)级领导干部就“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的建议,编辑出版了《全区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和《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金点子汇编》。2003年,地委下发《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在全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组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下发后,立即作出学习宣传的安排部署。组织领导干部撰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学习体会文章800余篇。全区共组织各类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1400余场,直接受教育者达23万余人次。
  坚持以组织“战役”的形式,突出主题,集中宣传。仅1998年以来,就先后组织开展了地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地委工作会议、全区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战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宣传战役;天然林保护工程、西部开发战略、生态示范保护区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宣传战役;森林防火的宣传战役;调整结构,开发替代产业的宣传战役;加强企业管理的宣传战役;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宣传战役等。采取制作专题片,开展知识竞赛,知识答题,制作宣传标语、标志等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生存意识、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2002年,在十六大召开前夕,地委及时对迎庆十六大活动作出详细的安排部署,确定2002年11月8月至12月8日为全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宣传月。各地各单位以“迎庆十六大,歌颂兴安岭”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十六大召开之际,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集中收听收看十六大盛况;十六大召开期间,全区各地华灯齐放、张灯结彩,欢庆十六大的气氛隆重热烈、声势浩大。11月15日,在加格达奇新世纪广场举行盛大游行和广场表演活动,庆祝十六大闭幕。新闻单位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典型,对全区各地迎庆十六大和各行业、各战线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行重点报道。及时推出专栏和专题,将十六大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千家万户。
  2003年,按照“上大报、上大台、上头题”的总体思路,宣传工作获得了新的突破,2003年发稿达到1308篇。其中,《天保五年话天保》、《关于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的思考》、《大兴安岭经济适时转轨》、《大兴安岭“刮”响生态警钟》等多篇报道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影响。
  针对林区经济发展遇到的暂时困难,在全区广泛开展以“讲改革、讲形势、讲机遇、讲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近5年来,编发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提纲290期,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作形势任务报告240场,对统一职工思想、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稳定人心发挥了有效作用。同年,针对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问题,积极开展实施“再就业工程”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了全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事迹报告活动,宣传了一大批不等不靠,广开生产门路,自谋发展的先进典型,使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制定下发《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调整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结全区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交流了27个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的经验。组织全区基层干部深入开展“转变作风,致富群众”教育,组织农民和职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脱贫致富”教育的“双教”活动。活动中,组织“全区富民服务宣讲团”,深入到县、区(局)和乡、镇、林场,向职工和农户宣讲党的政策和种植、养殖技术知识。通过“双教”活动,初步解决了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公仆意识淡化、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飘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等方面的问题。全区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争当人民公仆”风气的形成,给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动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重在育人,重在建设,重在基层,重在活动”的原则,坚持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2000年在全区开展了“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全区上下把此项活动作为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塑造大兴安岭良好形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按照“亮起来,绿起来,净起来,美起来”的总体要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品位。2002年,举办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兴安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法、摄影、美术展览等,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2003年,地委确定为生态文化年,制定《生态文化建设若干意见》,以广场为依托,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了春节、“五·六”大火反思日、庆祝鄂伦春族定居50周年、慰问扑火战士等多次专场演出,受到各界好评。全区各条战线广泛开展学唱演唱播放《大兴安岭之歌》活动,充分展示大兴安岭人的精神面貌。在全省文艺精品工程评选中,大兴安岭地区创作演出的话剧《大林莽》荣获三等奖。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系列讨论,编印《大兴安岭地区公民文明教育读本》、总结推广加格达奇林业局翠峰林场办好文明学校的先进经验。全区共创办近200所“文明学校”,举办公民文明培训班近2000期,培训10万多人。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初步形成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共建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2003年,在全区开展“创建万里绿色大道、千栋绿色楼道、百村镇绿色街道”的绿色行动,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开展“万千百”绿色行动方案》。开展“改变陋习、树立新风、塑造形象”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有了较大提高。2004年,地委适时提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实施生态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为重点,把创建工作由县区局所在地向乡镇、林场延伸,由以改造建设为主向以加强管理为主延伸为主要任务,树立新世纪大兴安岭的良好形象。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方案》,在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机关、企业、社区、村组、家庭、军营中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大兴安岭地区开发建设40年,是宣传思想战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宣传干部不断成长壮大的40年。自1995年以来,在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开展了“争先创优”竞赛评比活动,并坚持数年,形成了宣传干部比学赶帮超的激励机制。地直宣传文化战线有300余人次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地委宣传部党支部连续4年被地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地委宣传部连续8年被评为超标单位,其中2001年、2002年还被评为全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