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1958年全县在高级农!出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本着一乡一社的原则,按照过去8个行政管理区域,建立起8个人民公社。以后几经分合调整,到1984年1月,全县共有12个人民公社,同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改为12个乡(镇)。
  这些乡(镇)现在都设有人民武装部、公安派出所、工商行政管理所、电业管理站、农业技术指导站、林业管理站、水管站、农机站、畜牧指导站等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的农、工、商各业莲勃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机构较为健全。
  其各乡(镇)简况如下:
  克东镇
  位于县的中心,南与润津乡相邻,北、东与名山乡毗连,西与金城乡接壤。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辖有4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135个居民组,5个镇郊村,共计11130户(其中农业户762户),38508口人(农业人口3471人)。
  克东镇早年原名二克山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实行勘放土地,召民屯垦,有些人从山东、河北、辽宁、吉林等地陆续迁来这里定居,到清末民初成为小镇,始有商旅饮食、手工作坊等行业。民国4年(1915年)曾一度为克山设治局所在地,后属克山县第二区治属的二克山镇,民国18年(1929年)在此地成立克东设治局,日伪统治时,设县公署,解放雷为中共克东县委和县政府所在地。
  1945年前,镇内只有私人经营的小手工业作坊和门面狭小的百货、食杂、服务业等店铺。现在除县属工商企业外,镇办的集体企业就有尼龙配件厂、柳编织厂、农具修配厂、砖厂、石厂被服厂、百货食杂、修理服务业等20余家。
  这个镇的5个村,重点是经营蔬菜生产,兼种一些自给性的粮食作物。有大、中型拖拉机18台,小型拖拉机18台,胶轮大车6台,各村都有磨米、磨面、饲料粉碎等机械。除生产自用产品,还对外加工。镇有4所小学,卫生院、门诊部各1处。各村也都有卫生所。
  克东镇是县内最大的集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道路连接四方,客货运输十分方便,是全县的交通枢纽。
  金城乡
  在县城西部,东邻克东镇、名山乡,南接金南乡,北隔乌裕尔河与宝泉镇相望,西与克山县相邻。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有13个村,2984户,14076口人。乡政府设在光辉村,距县城9公里。伪满洲国时期为金城村,解放初是克东县第二区,1955年改为金城区,1956年为乡,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3月又改为乡。
  金城乡所在地以北的古城村,有我国金代古城“蒲峪路”遗址,现列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亦因此而得名。
  这个乡地势南高北低,北部的玉华、城前、古城3个村紧临乌裕尔河南岸,易受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为防洪排涝,发展水利事业,从1958年开始修筑了“三八"、“勤俭”两座水库,筑防洪大堤3540延长米。
  乡有大型农用机械和机动车辆59台,非田间的生产作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乡有普通中学1所(附设农职班),小学13所,实现了读小学不出村,读中学不出乡。乡卫生院可做一般性的手术,各村都有卫生所,计划生育工作也较突出。乡有电影放映队和文化站。
  这个乡地处克东通往克山公路的腹部,乡到县城和各村的地方公路畅通。
  金南乡
  在县城西南部,南邻拜泉,西连克山,北与金城乡相通,东南与润津乡为邻,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庆丰村,距县城12.5公里。原属金城乡,1956年由金城乡划出为金南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4年3月改为乡,辖境有10个村,2666户,11875口人。
  境内平川漫岗交错,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质一般。现有大r0型农业机械49台,小型拖拉机46台,胶轮大车71台,各村粮米加工;饲料粉碎都有机械设备。
  乡有普通中学1所(附设农职班),小学10所。乡卫生院内外科中西医俱全,各村卫生所都有简单的医疗设备。
  润津乡
  位于县城南部,润津河横贯南端与千丰乡为界,西与金南乡毗连,北靠克东镇,东与双庆乡接壤,总面积99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文化村。全乡有12个村,3382户,16045口人,距县城9公里。
  这个乡属丘陵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粮食产量较低。现有大、中型链轨拖拉机16台,胶轮拖拉机22台,小型拖拉机22台,非田间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有一座小型水库,养殖水面为200亩。
  乡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12所,并设有电影放映队和文化站。乡卫生院成立较早,医疗设备较全,各村都设有卫生所。
  这个乡地处交通要冲,西部的哈黑公路从南到北通贯全境,克爱(县城至爱国乡)公路从西部到东南斜插而过,每天有多次班车过往,客货运输便利。
  双庆乡
  位于县的东南部,西邻润津乡,东接玉岗乡,南靠昌盛乡和发展林场,北连克东镇、名山乡,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建设村,距县城16公里。原名东升公社,系1961年由润津公社分设,因是省内重名的公社,故于1976年改为现名。1984年改公社为乡,现辖12个村,3436户,16047口人。
  这个乡土质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仅链轨拖拉机和胶轮拖拉机就有82台,小型拖拉机58台,加工油米面的机械设备配套齐全。1958年后在光荣村修建小型水库1座,总容量517万立方米,养殖水面1470亩。全乡沿地表水流自然流向,修筑排水干渠1条,支渠4条,总长95华里。
  全乡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注意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1979年曾被评为省的植树造林先进单位。
  文教事业发展较快,乡有中学(附设农职班),各村有小学,乡有小型电影院、电影放映队、文化站。乡、村都有医疗机构。
  这个乡的交通条件较好,克东到发展林场的砂石公路斜插全境,客运班车每天往返两次,乡到各村也有公路相连。
  千丰乡
  位子县的南端,西、南部与拜泉县交界,北邻润津河,东与爱国、昌盛乡接壤,总面积220平方公里。有16个村,5349户,24975口人。乡政府设在丰收村,距县城27.5公里。旧中国至伪满洲国时期是拜泉县的一个村,向称王二先生街基,设有警察署。1945年划入克东县,为第四区。1955年改为千丰区,1956年为千丰乡,1958年为千丰公社,1984年3月又改为千丰乡,是全县农村经济比较兴旺的乡镇。
  这个乡境内地势较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春季较北部各乡回暖早5——7天,是全县豆、麦的主要产区之一。1958年后,相继建起上升、丰收两座小型水库,养鱼水面900亩。全乡有各种型号拖拉机91台,载重汽车4台,乡内有铁工、电机、汽水、制油、农机修配等工业,各村加工米面,粉碎饲料的机械设备比较齐全;县属企业有粮库、百货商店、医药商店、饭店、旅店。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乡有普通中学(附设农职班),各村都有小学,文化生活也比较活跃,乡有电影放映队,部分村有小型电影放映机。乡卫生院初具规模,医疗设备较全,村村都有卫生所。
  千丰地处哈黑国防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克东县城至拜泉县城的客运汽车,每天往返两次,北安至安达、克东至哈尔滨的客运班车从境内通过。乡政府所在地——丰收村有汽车站。
  昌盛乡
  位于县的东南部,东北与北安县交界(中间隔有发展、东兴林场的林地),南接爱国乡,北靠双庆乡,西邻千丰乡,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保安村,距县城27公里。现有13个村,4385户,20434口人。1945年前是拜泉县的一个行政村(孝悌村)。1945年划归克东县,为第五区。1955年改为孝悌区,1956年改为团结乡,1958年改为团结公社。1976年改为昌盛公社,1984年2月又改为乡。境内地势较高,丘陵起伏,土质肥沃,是全县主要豆麦产区之一。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建有3座小型水库。山野盛产蕨菜,是多种经营收入的重要项目,每年出口外销量很大。
  乡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较多,仅链轨、胶轮拖拉机就有55台,小型拖拉机50台,饲料粉碎、粮米加工都有机械设备。
  乡有1所中学(附设农职班),14所小学,乡卫生院的医疗设施比较齐全,各村都有卫生所。
  这个乡虽距县城较远,因有克爱(克东至爱国乡)砂石公路贯穿全境,每天有两次班车,往返于县乡之间,群众称便。
  爱国乡
  位于县的东南部,南与拜泉交界,东与北安接壤,北邻昌盛乡,西靠千丰乡,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民主村,距县城34公里。辖11个村,3459户,16112口人。
  这个乡是1956年由孝悌区划出的,1958年曾并入团结乡(现昌盛乡),1961年从团结乡、千丰乡各划出一部分村重建,仍名爱国乡。
  这个乡地处县城的东南边境,东南部靠近山地林区,地势较高,丘陵起伏,有些土地开垦较晚,近年来农业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0台,小型拖拉机46台,汽车5台,非田间生产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在双龙村有1座小型水库,总容量350万立方米,养鱼水面700亩。
  乡有中学,村有小学,文化设施和卫生医疗设备也较齐全。
  这个乡是克爱砂石公路的起迄点(民主村),虽距县城较远,但交通方便。
  玉岗乡
  在县城的东部,东与新农乡交界,北临乌裕尔河,西接名山乡,南临双庆乡,总面积22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兴华村,距县城18公里。辖19个村,有4941户,24372口人,是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乡。境内地势较高,川岗起伏,多陡坡地,旧称东大岗。1945年前为玉岗村,县的警察六分署设于此。1945年后为第六区,1955年改玉岗区,1956年改为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3月又改乡。这个乡的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北部修有乌裕尔河流域的新生灌区干渠,还有较大的82号水库,农业生产在全县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机械有链轨拖拉机45台,胶轮拖拉机53台,小型拖拉机123台,非田间生产实现了机械作业。
  乡有普通中学(附设农职班),村有小学,乡、村卫生医疗设施较为齐备,防治本地流行较久的大骨节、甲状腺肿等地方病症,有明显成绩,人们的健康状况大有改观。
  哈黑公路贯通境内,克东县城到北安县的客运班车每天往返两次,安达到北安的客运班车也经过这里。
  新农乡
  位于县东北部,北临乌裕尔河,东界北安县,西与玉岗乡毗连,南邻双庆乡,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东风村,距县城30公里,辖12个村,3139户,14163口人。这个乡是1956年由玉岗区划出的,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3月又改为乡。北部因临近乌裕尔河,地势低洼,属沿河易涝地区,中南部丘陵起伏,土质较为肥沃,产粮较多,凭借自然和地理的优越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的门路较广,是农副业生产收入都比较好的地区。
  全乡有链轨拖拉机29台,胶轮拖拉机33台,小型拖拉机83台,载重汽车3台,非田间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境内有开阔的草原,适宜放牧。在东风村修有一座小型水库,库容517万立方米,养鱼水面1471亩。,全乡有普通中学1所(附设农职班),小学14所。
  这个乡有史以来是地方病一一大骨节和甲状腺肿的重点发病区,多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拨发专款进行防治,使地方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
  乡政府所在地一一东风村距北安县城较近,哈黑公路贯通全境,城乡之间的道路畅通。
  名山乡
  解放初为第七区,1955年改为克北区,1956年改为名山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又改为乡。位于县城北部,北临乌裕尔河,东连玉岗乡,南邻克东镇,西靠金城乡,总面积184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文昌村,距县城6.3公里,辖16个村,有4575户,21571口人。
  这个乡距县城较近,是全县的中型乡,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有优越的水利资源,是全县主要豆麦产区之一。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链轨拖拉机46台,大、中型胶轮拖拉机75台,小型拖拉机117台,非田间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乡有普通中学1所(附设农职班),小学16所,有中西医结合的卫生院,各村都有卫生所。
  这个乡地处交通要道,克宝公路贯通南北。
  宝泉镇
  地处县的北部,南临乌裕尔河,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北安、克山、德都三县交界,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解放初为第八区,1955年改为宝泉区,1956年改为宝泉乡,1958年改为宝泉公社,1984年3月改为宝泉镇,距县城14.3公里,辖有18个村,9309户,37001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21人),省县经营的5个农林牧场设在境内。
  宝泉镇历史较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克东未设治以前,就是从墨尔根(今嫩江县)东布特哈至通肯城(今海伦县)的一个必经驿站。中华民国至伪满洲国时期,逐步发展为克东北部的重镇。这里设有克东县人民政府第二招待所,县第二人民医院、制砖厂、制酒厂、水泥厂、造纸厂和建业、华山农场办事处等50多个企事业单位,门类较齐全,是本县北部的工商业区,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
  这个镇的地理形势是北高南低,北半部处于小兴安岭余脉的半山区,多为高岗陡坡地,历来多受水土流失之害,肥沃土质被冲刷,耕地较为瘠薄,南部靠乌裕尔河各村,处于沿河低洼地区,易遭洪涝灾害。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仅亚于克东镇。有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电影院、剧团等文化娱乐场所。还有到各村巡回放映的电影放映队。镇内有完全中学(即第四中学)和小学各1所,村有17所小学,镇卫生院规模较大,设24张病床,各村都有卫生所。
  宝泉镇是克东县北部的门户,齐北铁路由镇内通过,并设有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县轻轨铁路北站,是客货运输的集中站点,连接县内外的交通极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