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农业机械

第三节 农业机械


  一、机构设置
  1958年5月,在县农业局设立农机股,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农机工作。1959年11月成立农机局,1968年撤销,合并到第一工业科。1969年6月和第一工业科分开,单独成立农机科,1984年1月改称农业机械化局。
  二、农具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农具改革。试制和推行了简易杯耙、马拉播种机和“福民”号铲趟机等改良农具,收列了较好的效果。为适应农机改革的需求,县成立了工具改革办公室(1960年改为农具研究所),指导全县农具改革。被人们称为土专家的金城公社古城大队青年农民孙启才,经过苦心钻研,反复试验,于1958年制造出既能耕地又能播种、施肥多功能的新式农具。被命名为“万能播种机”,为农具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了省和中央的嘉奖,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具改革。孙启才调入研究所工作之后更加积极努力,于1964年又研制成功了毛刷耔耙,1965年被评为全省第一名。1970年到1980年期间和其他同志研制和改良了联合整地机、土豆收获机、马拉锄草梳苗机、简易脱谷机、马拉药剂喷雾器等多种农具。经过推广使用,不仅促进了农业增产,而且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农机具研究所从1983年开始,先后研制出2BFL—14行小型通用播种机和3EL—2型中耕犁,1985年通过省农机站鉴定,列为定型产品推广使用。
  三、农业机械
  本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1958年全县仅有链轨拖拉机4台,机引农具10件左右,只应用于少量的小麦播种。此后逐步发展,到1962年全县有15台拖拉机,当时平均每台承担耕地14792亩,各种机引农具增加到114部。承担3个人民公社39个生产大队机耕任务,机耕作业面积达66.6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3%。1964年到1968年全县已有7个人民公社建立了拖拉机站,拖拉机已发展到81台。其中链轨拖拉机64台,胶轮拖拉机17台,每台担负耕地10383亩。1969年到1970年全县12个人民公社都建立起拖拉机站,机车增加到92台,平均每台播种9804亩,机引农具增加到102台。1971年链轨车增加到166台,胶轮车增加到25台。1974年增加到191台。到1985年末统计,全县12个乡和8个农林牧场,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37混合台,其中乡共有775混合台;农林牧场62混合台;平均每个乡和农林牧场有拖拉机37混合台,全县有手扶拖拉机891台,联合收割机82台,机引犁405台,机引耙765台,机引播种机535台,机引中耕机333台,农用重型汽车36台,农用拖车1065台(其中:中小型64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301台,场上机械453台,水田机械4台(包括水田摹本建设),畜牧机械1357台,半机械化农具4725台,改良农具217台,林业机械33台,农田排灌机械22台,喷灌机11台。达到了乡乡村村都有农业机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机械发展速度很快,到1985@年全县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已达74.2%。其中,机械中耕达48%,机械播科,达46.1%,机械收获达9.9%。
  非田间作业的粮米加工、饲料粉碎以及水利灌溉,都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1979年以来每到春播、夏锄、秋翻季节,全县广大农村到处可以看到各种机械车辆来位奔驰,劳动效率,生产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四、农机供应与修造
  为适应农机事业的需要,本县于1952年建立农机具修配厂,1958年改为农机修造厂。1960年成立了农机供应站,1975年改为农机公司。分别承担全县农机具的修理制造和大型农机具及其零配件的采购供应工作。
  农机修造厂1974年投资200万元进行了改建、扩建,生产手扶拖拉机,转年投产从此,这个厂既可以生产手扶拖拉机及其配件,又可以修理拖拉机。到1985年,年产能力达3000台(其中整机1500台),年修拖拉机200混合台。职工人数已由建厂初期的66人,增加到528人。拥有金属切削、铸造、锻造、剪冲、热处理等设备152台。分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组装等4个生产车间和1个机具修造辅助车间。设工艺、设计、质管、销售、生产、供应、计划、财务、设备等10个科室。生产手段齐全,自给配套能力比较强,手扶拖拉机1361种零部件,除柴油机等外协件,70%是自制件。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还外销其他县。此外,每年还分期分批派出支农服务队,到乡村传授技艺,帮助修理农机具,解决技术难题,受到农民欢迎。
  1985年农机公司已由初期的6人发展到91人,年销售额达340万元,并及时采购供应一些大型农机具和大批零配件,有力地保证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本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培养农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除了县、社(乡)两级农机管理部门,每年冬季按计划进行轮训外,还于1973年创办了1所农机学校,共有教职员13人,承担农机管理干部和拖拉机驾驶员等技术人员自与培训任务。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1年的3年中,这个学校就分期分批培养了驾驶员996人,管理干部和有关服务人员1125人。经过多方培训,不断扩大了农机队伍,提高了农机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到1935年全县共有合格的拖拉机驾驶员2271人,技术工人459人,农机服务人员72人,管理干部122人,其他有关人员20人。全县农机队伍总人数达到2944人。

  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表



  1958年到1985年全县农业机械统
              单位:台



  主要农机具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