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气象事业

第九节 气象事业


  直至50年代初期,克东县还没有气象预测预报部门,只有农民凭着自己的经验“观天”,无法用近、现代科学准确掌握水、旱、风、雹、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只有听从大自然的摆布。
  农业合作化以后,为了发展气象事业,于1958年1月1日建立了克东气象站,进行观测工作。建站时有5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面气象观测。每天在2时、8时、14时、20时进行4次观测。1971年人员增加到12名。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日照、蒸发、地温、冻土等。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逐步加强了预报业务的基础建设,共绘制点聚图、三线图、剖面图等300多张预报工具图,并从总结历史、认识历史入手,建立预报’模式,寻找预报指标,结合本站压、温、湿、风、云等基本气象要素,每天收听哈尔滨、齐齐哈尔气象台的天气形势广播,绘制简易高空天气图和地面大气图。根据本站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套用了预报模式,运用预报方法,揭示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使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逐年提高。从1978年开始,克东气象站被定为省农业气象重点站,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和土壤湿度测定。先后进行了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等4种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平行观测,测定土壤湿度,定时为每月8日、18日、28日和作物发育普遍期进行一次测量。每旬向哈尔滨气象台和齐齐哈尔气象台发一次天气和农作物生育情况以及土壤湿度情况的电报。
  克东气象站自1959年建站到1981年的2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资料。其中气温资料17.6万多字,气压资料16.6万多字,日照资料18.4万多字,降水资料5.2万多字,风向、风速资料46.5万多字,冻土资料299份,发出旬月报、雨情报、灾情报等3000份。这些资料为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防科研部门提供了可靠的气象数据,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做到了主动及时。除了在观测地段定时进行土壤、墒情测定外,并随时选点进行全县土壤墒情普查,准确地掌握了旱涝情况,还随时对低温、霜冻、大风、大雪、暴雨等自然灾害提出农业情况和预报,为积极向自然灾害作斗争起到了参谋作用,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种田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