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物资 一、机构设置
物资工作是整个商业工作的一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基本建设材料和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实行计划管理和分配。将这些本来是商品的物资,从商业部门经营中分出来,自上而下专设物资部门,按计划统管和经管。
克东县的物资工作,1961年前由县计划委员会统管。1961年3月正式成立物资局,1962年1月改称物资科。1963年4月复改为物资局,设人秘、业务、储运、计划4个股,下辖木材、综合两个公司。1968年以后,先后改名为物资管理站革命委员会,物资公司革命委员会。1973年4月恢复物资科。到1983年科内设有政工、保卫、业务、.财务4个股,下辖燃料、木材、金属机电、轻化工建材4个直属公司。全系统共有职工463人,其中集体工人172人。1984年物资科改称物资局,局内设业务、财会、人保、集体企业4个股,1个职工学校。下辖燃料、木材、金属机电、轻工、生产资料、回收6个专业公司,各公司有大小企业7个。全系统共有职工569人,其中集体工人224人。
二、物资采购与运输
基本建设物资,在新中国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需求数较小,采购量不大,分别由县贸易公司、五金公司和商业部门分头经营,自行外出采购。1961年成立物资局以后,归物资局统管。这时,国家对基建物资实行了计划供应。采购渠道有三:一是上级物资部门按计划调拨;二是按计划由生产单位直接拨给,三是自行协作,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物资运输长途靠铁路,短途以自有汽车营运为主,不足部分雇用运输公司汽车和民间运输工具。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建设项目急剧增加,物资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采购额大幅度上升。1961年采购进货总额为227万元。到1981年末达535.7万元,增加近一倍半。1983年达593万元,比1981年又增加11%。1985年达832万元,比1983年增加40%。
三、物资供应
(一)煤炭供应
1948年成立煤炭公司,开始归县贸易局领导,1952年至1972年先后归商业科和县生产指挥部管辖,1978年8月划归县物资科。这个公司担负着全县的工厂、机关、学校、部队、事企业单位和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煤的供应任务。在克东镇和宝泉镇各设1个经营处(门市部)。1964年以前,购销量不大,敞开供应,煤炭是从鹤岗、双鸭山两矿进货。后增加1个扎来矿。1966年开始实行凭证定量供应。1974年工业生产用煤由克东县工业燃料管理站经营。1976年以后,实行市场凭证定量供应。工业按年度产值、产品核定数量供应,并实行超耗加价50%。1985年供应工业用煤2.6万吨,市场用煤5万吨,冬季集体取暖用煤3.6万吨,总供应量11.2万吨。
(二)木材供应
1954年以前,由县供销社批发站和商业的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共同经营。1955年1月成立木材公司克东经营处,1955年末正式成立木材公司,负责全县各方面的木材供应任务。1955年至1963年在市场上敞开销售,1964年开始计划供应,1965年以后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材全部按计划分配,按指标供应,凭证(票)购买。1983年供应量为5410立方米。其中基建用材2050立方米,农用材2290立方米,其他用材1090立方米。木材公司实行单独核算,在克东镇和宝泉镇设有两个经营处,1个木材综合加工厂,1个汽车队,1个服务队,全员共有154人。1984年实行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兴办了第三产业。采劝统一管理、承包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定额上缴,照章纳税和按比例提成”的管理办法。到1985年分别成立了松鹤宾馆等8个经济独立实体,安置了待业青年和浮余人员130人。
(三)化工轻工建材供应
1980年以前,由物资综合公司经营。1981年1月成立独立核算的化工轻工建材公司,担负化工轻工建材供应任务。经营的建材物资有玻璃、水泥、白灰、白石子、油毡纸等。化工物资有橡胶制品如:轮胎、胶管、三角带、传动带和电石、烧碱、聚已烯等39种,年销售额达92万元,利润3万元。1985年在抓好职工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实行了“奖优罚劣,奖惩分明"的制度,调动了全体职工积极性。年销售额达122.7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
(四)金属机电产品供应
1980年以前,由物资综合公司经营。1981年1月成立金属机电公司。经营的品种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线、各种电机、各种轴承、工卡量具、电焊条、氧气、大小型汽车、摩托车等3000多种,年销售额160万元,利润5000元。1984年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狠抓了计划外资源,购进计划外钢材751吨,调节了市场余缺。到1985年销售额达264万元,实现利润4.7万元。
克东县几个年度主要物资购进比较表
克东县几个年度主要物资销售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