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序二
我受县志办之约为本志作序,颇感荣幸。过去的六、七十年代,我曾借工作之便多次到过虎林县。县境清澈而川流不息的乌苏里江,美丽富饶的完达山。肥沃的黑土地和大草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到八、九十年代担负省内市县志书、编纂指导任务以来,通过来县内观察和几次对县志稿的编辑加工,使我对虎林的方方面面有了全面深刻地认识。尤为,她地处祖国东北东部的边境重镇,无论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还是在六十年代反对霸权主义的时期,虎林人民都是首当其冲,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神圣不可侵犯,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这都在县志中留下了光辉的记录。此外,县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对一地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有系统客观的记述。是一部综合性的信息载体和科学著述。既有虎林县的创业者、建设者,艰苦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又有曲折和不足。古人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形势》);“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术远者考之于近。”(汉·陆贾《新语·术事》)。县志出版后,能案头一卷,经常浏览,可使我们鉴古知今,信今传古,从真知实际出发。运筹虎林经济方略,进行社会发展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编第一代社会主义的新方志,是件清苦的工作,也是文化建设方面的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县志办的同志们,在中共虎林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历经十个寒署春秋,五易其稿,结出了丰硕之果,闯出了人少节约编书的新路。堪称谓:肩托当代,不负众望,惠及子孙,无愧后辈。然而,时间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我衷心期望后人继续不断积累县际的各种史料,把中华民族编史修志的好传统,永远坚持下去,代代发场光大。
梁文玺
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