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解放前的行政区划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解放前的行政区划


  1909年设治之始全境分六社。即:长治社(厅址)、久安社(距厅址40里)、威远社(距厅址80里)、怀柔社(距厅址160里)、敦信社(距厅址140里)、崇信社(距厅址200里)。
  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将6社改7区。长治社改一区(厅署附近)、久安社改二区(倒木沟附近)、威远社改三区(阅江镇附近)、怀柔社改四区(小黑河附近)、敦信社改五区(清和镇附近)、崇信社改六区、七区(独木河、通宝镇)。区下共有村庄32个:即小木河、独木河、阿布沁河、穆棱河、索伦营、半拉窝集、黑咀子、苏尔德、凉水泉子、倒木沟、四道迷子、北林子、南江沿、黄泥河子、下水涝、月牙泡、桦树林子、石头窝子、北莲花泡子、腰营、兴隆屯、白大通、小穆棱河北、鲫瓜子泡、莲花泡、古榆树、西岗、湖口子、小黑河北、七虎林河、爱新泡、鲫瓜窝子。
  当年在县城西南140里处黑咀子前划留镇基一处,宽长各一里。定名为清和镇。
  民国2年(1913年),设一区(县城)、二区(北大通、通化镇)、三区(倒木沟、阅江镇)、四区(老房厂、小黑河临河镇)、五区(黑嘴子、清和镇)、六区(独木河、通宝镇)、七区(马鞍山)。
  1914年(民国3年)1月至2月底止,在县城迤南100里乌苏里江倒木沟地方划留镇基一处、宽长各1里,定名通化镇;于县城西南210里小黑河北荒岗地方划留镇基一处,宽长各1里,定名阅江镇;于县城西北100里大马鞍山地方划留镇基一处,东西宽3里,南北长1里,定名通宝镇。
  同年11月10日,7区改4区:原一、三、六、七区改为第一区,区所设独木河;原二、三区改为第二区,区所设倒木沟;原四区改第三区,区所设荒岗,原五区改四区,区所设黑嘴子。
  同年底的县城、集镇、村落是:虎林县城、清和镇、阅江镇、临河镇、通宝镇、半拉窝集(距县城西120里)、独木河屯(距县城120里)、龙王庙、南江沿(距城西南8里)、桦树林子(距城西南40里)、榆树屯(距城西南50里)、白大通(距城西南60里)、小穆棱河(距城西南80里)、泡子沿(距城西南90里)、老流屯(距城西南100里)、古榆树(距城西南110里)、倒木沟(距城西南110里)、四道迷子(距城西南105里)、老房厂(距城西南180里)、小黑河(距城西南200里)、腰营(距城西北25里)、黄泥河子(距城西10里)、杨木桥(距城西80里)、凉水泉子(距城西170里)、黑嘴子(距城西南140里)、兴隆屯(距城西南60里)、下水涝(距城北20里)、北大林子(距城北20里)、阿布沁河(距城东北60里)、小木克河(距城东北80里)、大木克河(距城100里)、外七里沁河(距城东北200里)、石头窝子(距城西北12里)、月牙泡(距城西南25里)、爱新泡(距城北50里)。
  1919年(民国八年)的村镇有:黄泥河子屯、月牙泡屯、桦树林子屯、杜家店屯(距城50里)、杨木桥子屯、半拉窝集屯、黑嘴子屯、苏尔德屯(距城150里)、小清河屯、南江沿屯、红石砬子(距城30里)、老河口屯(距城45里)、白大通屯、小穆棱河屯、倒木沟屯、四道迷子屯、老房厂屯、北荒岗屯、下水涝屯、七虎林屯(距城35里)、阿布沁屯、小木克河屯、大木克河屯、独木河屯、腰营屯、马鞍山屯、西大顶子屯、炮守营屯、矫家亮子屯(距城35里)、李家粉房屯、索伦营屯(距城70里)。
  民国20年(1931年)设5个区:一区(县城)、二区(倒木沟)、三区(荒岗)、四区(黑嘴子)、五区(独木河)。
  伪康德元年(1934年)日伪政权划7个区、165村:
  一区在县城,管下水涝、七虎林、北大林子、腰营、后山屯、北莲花泡、北高力屯、月牙泡、南江沿、北山屯、黄泥河、西大林子、桦树林子、高力屯、李家店、杜家店、杨木桥子、付家亮子,18个村。
  二区在通化镇,阅江镇。管通化镇、阅江镇、王家店、莲花泡、矫家亮子、韩民村、伏家亮子、七人班、兴隆川、马家店、刘长仁、索伦营、伏大院、林兆庆、永发东、高力屯、三门刘家、小九亮子、王德松、片底子、小山、西林子、新房子、老会房子、徐士连、马殿芳、周善顺、四道迷子、湖口、西岗、陈殿和、老连家、高力屯、段家屯,34个村。
  三区在荒岗、管亮子、高力屯、哈拉通、小山、东林子、荒岗、四林子、北林子、圈泡子、三小疙瘩,10个村。
  四区在安乐镇、清和镇。管安乐镇、焉家屯、于家屯、清和镇、宝太东、王家屯、凉水泉子、苏尔达、小山、李油房、李家屯、岭后村、西北甸、王家屯、石青山西、石青山前、柴家区、白家屯、王家屯、东街、西岗、莫家屯、大岭后、北八家子、吕家屯、黑瞎子沟、许家沟、西大坡、兴隆山、太平岗、八家子、依家堡、半拉窝集、莲花山、安乐窝集、前四家屯、赵大院、赵家屯、宫家屯、三合屯、关家屯、大北甸子、李家屯、小杨木桥、柞木岗、四方林子、于家堡、仙鹤窝、大同川、高力屯、许家店、许殿甲高力屯、宋家屯、盖家屯、赵家沟、九牌、初家屯、十牌、于大院、太平川、汪家屯、德盛川、于家屯64个村。
  五区在独木河口。管西山、河口、老达子营、公司、赵风岗地营、鲫鱼窝子、西北湖、艾心泡、杨家店、武林洞、七里沁、南岗、北岗、姜家店、鱼亮子、金家店、于家店、姜家店、王家店,19个村。
  六区在独木河西街基。管东北卡子、东北岔、东街基、西街基、大碱场、老会房子、小西南岔、大荒山子、小荒山子、西大顶子、东大顶子、二道岭子、二道亮子、前卡子,14个村。
  七区管三人班、腰段、炮手营、大西南岔、马鞍山、稻田地,6个村。
  伪满康德三年(1936年),日伪强迫群众归集团部落,至1938年(康德五年),将165村归并成37个居民点。
  1938年7月1日,虎林县城搬到安乐镇,原虎林改为虎头。
  1939年8月,取消保甲制,实行街村制。将全县划为1街7村,村下设屯即:
  虎林街:管虎林镇、安乐镇、桦树、三义、仙鹤屯。
  太和村:管太和、宝东、共乐、正义、平原、兴隆、仁礼5个屯。
  和气村:管和气、太平、大同、康德、吉庆5个屯。
  忠诚村:管忠诚、忠信、仁爱、和平、同和5个屯。
  虎头村:管虎头、黄泥河子、腰营、大木河、小木河5个屯。
  通化村:管通化、吉祥、平安、永发4个屯。
  独木河村:管独木河、顾家两个屯。
  亮子村:管东兴、福吉、亮子、三甲、四甲、五甲6个屯。
  1939年10月末全县为1街9村,即虎林街、虎头村、荒岗村、穆和村、平原村、忠诚村、通化村、独木河村、和气村、亮子村。
  1941年,大桥村(即亮子村)全部划归密山县。
  1941年秋至1942年(康德九年)又强迫将靠边境的通化村及小木河、黄泥河、腰营屯、分迁至虎林街以西的兴亚、富荣、连山、大连屯。全县只剩1街5村。即:虎林街、太和村、和气村、忠诚村、虎头村、独木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