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质地貌第一节 地质 虎林县属于北满古陆的兴凯中间地块。位于虎林台隆和兴凯新生代山前凹陷。北部与那丹哈达拉岭槽向斜褶皱带接壤。大地构造基本轮廊,中间是具有台隆性质的虎林残留地块,北部尚有具有台隆性质的海音山残留地块。南部及中部属于兴凯湖新生代山前凹陷。地质的形成过程大致是远古代的黑龙江群和上麻山群,在燕山晚期及华力西期侵入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即海西造山运动,形成了西北部完达山脉和中部低山丘陵的基本轮廓。中生代时期发生的两次大断裂沉陷,本地区始终处于沉降运动之中,出现了白垩系及侏罗系的沉积,局部地区出现了二迭系和三迭系沉积,处于海陆相交互沉积时期。第四系以来,又不断堆积河湖松散的亚粘土的砂砾。因此,西北部完达山低山丘陵及虎林附近的丘陵地带,多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安山玢岩、流纹班岩以及凝灰岩等。云山、七虎林以及虎林以北,新乐、凉水泉等地还有高位玄武岩出露。虎林附近的石青山、凉水泉西山和虎头杜平山、天狗山、王八脖子等地有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等侵入岩出露。迎春北的曙光至哈马顶子一带有辉长岩、辉石岩。纯橄榄岩等基性和超基性重点片分布。广大平原、低平原以及中部低山丘陵周围的起伏台地及山前漫岗均为第四纪全新统的黄色亚粘土所覆盖。迎春、云山、东方红等地的山前台地为上更新统的黄土状粘土、亚粘土、砂砾所覆盖,一般深度为2—12米,最深可达133米。
虎林县地质构造综合说明
表2—1
续表2—1
续表2—1
续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