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二节 地下水
虎林县位于穆棱—兴凯平原的局部微承压潜水区。主要含水层为细砂、中粗砂、砂砾石夹粘土。境内地下水埋藏较深,并有粘土层间隔,切断了与地表水的联系,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很小。含水层厚度一般为40—80米,靠山前一带为10—40米,河谷最深处达150米,地下水流向与地势倾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山区河谷滩地潜水,基岩裂隙水以及洪水、湖、河水补给。乌苏里江、穆棱河是地下水主要排泄通道。地下水在不同地貌单元有很大差异。穆棱河中游平原区含水层为中粗砂,含水层厚度20—80米,水位埋深小于3米,抽样实测单井出水量为140—170吨/小时。穆棱河、七虎林河下游平原区。含水层为中细砂、砂砾,大部分地表覆盖有3米左右的亚粘土,形成微承压水,有的靠近河岸地段,砂层直接露出地面,形成潜水。含水层厚度,穆棱河两岸100—150米,虎林东南部地带为30—50米,宝东至虎头连线以北为10—30米。水位埋深低洼地带2米左右,部分较高地区5米,实测单井出水量70—170吨/小时。阿北平原属于承压水,含水层为灰绿色的粗砂及砂砾,上面覆盖粘土层8—25米,由北向南递减,水位埋深11—25米,由西向东递增,单井出水量20—30吨/小时。岗坡地区,粘土覆盖10—30米,砂层薄而分布不普遍,形成少量承压水,含水层薄且混有粘土,富水性差。低山丘陵是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形成裂隙潜水,局部构造破碎带承压水,含水带厚度一般30米左右,水位埋深30—50米,亦有坡脚小于10米或溢出地表成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