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乌苏里江岛屿
第二节 乌苏里江岛屿
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段共有35个岛屿(不包括纯属苏方的24个岛)。其中无争议岛6个,即:大通上口岛、虎头南岛、八里通岛、大石子滩岛、新开流岛、公司亮子岛。争议岛29个,即:湖口子岛、黑鱼泡岛、李仁贵夹信子岛、王八坑岛、新开流夹信子岛、小石子滩岛、下赶条鱼窝子岛、花尖子岛、五亩地岛、大穆棱河口下游岛、圈岛、月牙泡岛、刘子绪岛、下水涝一岛、下水涝二岛、下水涝三岛、下水涝四岛、卡察里岛、七虎林上口岛、张凤田岛、李从田岛、小木河口子岛、新开流下口子岛、41号无名岛、大通岛、大木河口上游岛、应乡岛、卡脖子岛、珍宝岛。
上述岛屿形成后,我国鱼民长期在岛上打鱼、种地、放牧、采伐树木等。并在一些岛屿上临时盖房居住。
1970年6月1日至30日,有省、地、县、虎头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组成11人的联合调查组,对原有岛屿作了全面勘察。其结果是:小石子滩岛消失;七虎林上口岛原有两岛组成,现由4岛组成;卡脖子岛原由两岛组成,现变成单岛;八里通岛原为3岛组成,现变为单岛;虎头南岛原由两岛组成,现变成单岛;刘子绪岛原属单岛,现由3岛组成;应乡岛原属单岛,现由两岛组成;五亩地岛和圈岛已与我岸相连接不再称岛;新开流夹信子岛改名宋清瀚岛;卡察里岛改名叫红五星岛;李仁贵岛改名李贵金岛;花尖子岛改称铧尖子岛。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中共有32个岛屿,其中无争议岛6个,争议岛26个。
1972年,乌苏里江新形成了黄土岗岛。
1984年,乌苏里江小木河口岛消失。
至1985年在乌苏里江上剩有无争议岛6个,即:大通上口岛、虎头南岛、八里通岛、新开流岛、大石子滩岛、公司亮子岛。争议岛26个,即:湖口子岛、黑鱼泡岛、李贵金夹信子岛、王八坑岛、宋清瀚岛、下赶条鱼窝子岛、铧尖子岛、大穆棱河口下游岛、黄土岗岛、月牙泡岛、刘子绪岛、下水涝一岛、下水涝二岛、下小涝三岛、下水涝四岛、红五星岛、七虎林上口岛、张凤田岛、李从田岛、新开流下口岛、41号无名岛、大通岛、大木河口上游岛、应乡岛、卡脖子岛、珍宝岛。
一、无争议岛
大通上口岛(又称竖琴岛) 1927年形成该岛。因其在大通河上口处,故此而得名。位于东经133°27′23″—133°27′31″,北纬45°47′58″—45°48′19″,在八五八农场通化村北11公里处。岛长625米,宽175米,面积0.034平方公里。距我岸100米。
虎头南岛 形成于1924年。因该岛在虎头南1公里处,故得名虎头南岛。位于东经133°39′38″—133°40′19″,北纬45°57′14″—45°58′04″。岛长1650米,宽500米,面积0.5平方公里。
八里通岛 形成于1927年。因在该岛我侧有一河沟,长8里,故得名八里通岛。位于东经133°41′55″—133°46′39″,北纬46°09′48″—46°11′19″,在阿布沁河口下游200米处。岛长6740米,宽320米,面积1.8825平方公里。距我岸仅20米。
大石子滩岛 形成于1950年。因该岛周围是一个较大的石子滩而得名。位于东经133°49′36″—133°50′45″,北纬46°12′03″—46°12′26″。岛长150米,宽30米,面积0.003平方公里。在小木河口东4公里处,距我岸50米。
新开流岛 1920年,该岛还是一片洼地,下端有一个倒通,我居民路彩义在倒通上端开了一个酒柜。1920年7月,路彩义为运输方便,将倒通挖开,形成此岛,故得名新开流岛。位于东经133°49′23″—133°52′18″,北纬46°12′16″—46°15′05″,在小木河口北5公里处。岛长6600米,宽3500米,面积11.5平方公里。
公司亮子岛(略)
二、争义岛
湖口子岛 于1956年由沙滩淤积而成。位于东经133°24′15″—133°24′19″,北纬45°35′28″—45°35′34″,在松阿察河口下游1.5公里处。岛长300米,宽85米,面积0.025平方公里。
黑鱼泡岛 形成于1926年以前。位于东经133°24′46″—133°26′01″,北纬45°37′03″—45°37′22″。岛长1850米,宽650米,面积0.813平方公里。上口距我岸最近点只有4米。因我岸边有一黑鱼泡,故此而得名。
李贵金夹信子岛 形成于1920年以前。位于东经133°26′02″—133°26′16″,北纬45°42′54″—45°43′08″,在通化村北4公里处。岛长750米,宽250米,面积0.038平方公里。1945年称其为夹信子岛,后鱼民李贵金常在岛上活动,得名李贵金夹信子岛。
王八坑岛 形成于1900年之前。位于东经133°25′18″—133°27′37″,北纬45°43′06″—45°44′40″,在通化北4公里处。岛长3200米,宽1750米,面积2.825平方公里。距我岸仅30米。因岛下有一倒灌流,外侧有一大沙滩,附近盛产甲鱼,故得名王八坑岛。
宋清瀚岛(原称新开流夹信子岛) 1925年乌苏里江涨水,从王八坑岛冲开一个流,形成此岛,故得名新开流夹信子岛。1967年在同苏反干涉斗争中,宋清瀚在该岛上光荣牺牲,故以烈士命名。位于东经133°26′45″—133°27′16″,北纬45°43′48″—45°44′07″,在距通化村3公里处。岛长750米,宽450米,面积0.24平方公里。
下赶条鱼窝子岛 1900年就有此岛。因该岛下端有个倒灌水流,盛产赶条鱼,故称赶条鱼窝子岛。位于东经133°27′55″—133°28′16″,北纬45°47′18″—45°47′26″,在北大通河口上游2公里处。岛长470米,宽175米,面积0.06平方公里。距我岸70米。
铧尖子岛 形成于1927年前。位于东经133°29′00″—133°29′09″,北纬45°50′09″—45°50′16″,在大穆棱河口上游8公里处。岛长700米,宽350米,面积0.0425平方公里。距我岸40米。因该岛形似铧尖子而得名。
大穆棱河口下游岛 形成于1898年之前。因该岛位于大穆棱河口下游1公里处,故称大穆棱河口下游岛。位于东经133°30′12″—133°30′39″,北纬45°53′10″—45°53′26″。距我岸100米,面积0.075平方公里。
月牙泡岛 1924年前就有此岛,根据乌苏里江我岸月牙泡而得名。位于东经133°35′58″一133°36′30″,北纬45°53′48″—45°54′20″,在月牙泡口上游2公里处。岛长1250米,宽580米,面积0.28平方公里。距我岸50米。
刘子绪岛 形成于1905年。渔民刘子通和刘子绪兄弟俩在该岛附近岸边居住,经常登岛活动,故在1917年后称其为刘子绪岛。位于东经133°36′38″—133°37′07″,北纬45°56′31″—45°56′48″,在虎头村南6公里处。岛长1900米,宽300米,面积0.351平方公里。距我岸45米。
下水涝一岛 于1950年因沙滩淤积而成。位于东经133°40′48″—133°41′16″,北纬46°00′06″—46°00′29″,在虎头村北2公里处。岛长950米,宽125米,面积0.063平方公里。由于该岛地势低洼易涝,故称下水涝。又因此段界江我侧共有4个岛,该岛是从上游往下排序第一,故称下水涝一岛。
下水涝二岛 于1950年,由沙滩淤积而成。位于东经133°41′46″—133°41′55″,北纬46°00′58″—46°01′05″,在虎头村北5公里处。岛长275米,宽75米,面积0.002平方公里。
下水涝三岛 于1953年,由泥沙淤积而成。位于东经133°43′25″—133°43′30″,北纬46°02′35″—46°02′41″,在虎头村北6公里处。岛长525米,宽100米,面积0.025平方公里。
下水涝四岛 1926年前,温茂盛等人住在乌苏里江边,经常上岛砍柴。该岛位于虎头村北乌苏江主航道我侧,面积0.015平方公里。
红五星岛 又名卡察里岛,1950年乌苏里江涨大水时,由泥沙淤积形成此岛。因岛对岸有个村子叫卡察里,所以群众惯称卡察里岛。1968年改名为红五星岛。位于东经133°43′55″一133°44′00″,北纬46°04′29″—46°04′35″,在大王家村东7公里处。岛长200米,宽50米,面积0.008平方公里。
七虎林上口岛 由6个小岛组成,其中有2岛形成于1927年前,1963—1976年又先后淤积成4岛。因在七虎林河口上端,故称七虎林上口岛。位于东经133°41′19″—133°42′07″,北纬46°06′06″—46°06′48″。总面积0.1367平方公里。
张凤田岛 形成年代已久,1920年前,我居民张凤田常年登岛拾柴,下网捕鱼,故称张凤田岛。位于东经133°40′59″—133°41′16″,北纬46°06′45″—46°07′36″。岛长1700米,宽200米,面积0.2平方公里。
李从田岛 形成于1927年,原为两岛,1974年因泥沙淤积,将两岛连成1岛。位于东经133°46′40″—133°47′10″,北纬46°11′10″—46°11′43″,在小木河口上游2.5公里处。面积0.417平方公里,距我岸65米。1945年后,渔民李从田常年住岛捕鱼,故称为李从田岛。
新开流下口岛 于1929年之前形成此岛,因它在新开流岛下游,故称新开流下口岛。位于东经133°52′39″—133°52′55″,北纬46°15′06″—46°15′08″,在大木河口南9公里处。岛长200米,宽30米,面积0.005平方公里。
41号无名岛 于1929年前形成此岛。位于东经133°45′54″—133°55′09″,北纬46°15′38″—46°16′17″,在新开流岛东北3公里处。岛长1300米,宽500米,面积0.4平方公里。
大通岛 1927年之前形成此岛,由两岛组成。岛的下端有一个大倒通,故称大通岛。位于东经133°53′18″—133°54′16″,北纬46°17′29″—46°18′46″,在大木河口上游3.5公里处。面积1.14平方公里。
大木河口上游岛 1915年形成此岛,因其在大木河口上游而得名。位于东经133°52′00″一133°53′25″,北纬46°19′10″—46°19′54″。岛长1850米,宽750米,面积1平方公里。
应乡岛 1929年形成此岛,由两岛组成。位于东经133°54′53″—133°55′36″,北纬46°24′41″—46°25′35″,在公司渔点上游7.5公里处。岛长1975米,宽100米,面积0.65平方公里。
卡脖子岛 1932年因江水冲刷,将我岸冲出一条水沟,逐渐冲大形成此岛。因该岛处于江湾子,苏岸是座秃山,紧贴江边,江面较窄,每年流冰期,冰排流到此处被卡住,故称卡脖子岛。位于东经133°52′32″—133°53′35″,北纬46°26′25″—46°26′46″,在公司渔点上游5公里处。岛长1450米,宽400米,面积0.23平方公里。距我岸60米。
珍宝岛 1915年,江水和山水相互作用,将我岸陆地冲开,形成此岛。1924年,因有几位老人在岛上居住,故称翁岛。后来人们见该岛形似元宝状,改称珍宝岛。位于东经133°51′16″—133°51′17″,北纬46°28′42″—46°29′39″,在乌苏里江江口上游303公里处。岛长2300米,宽500米,面积0.74平方公里。
黄土岗岛 该岛1973年还是个沙滩,到1976年逐渐形成100余米长的小岛,到1985年形成300多米长的江心岛,天旱时上口与我岸相连。该岛面积0.0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