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灌溉工程
第三节 灌溉工程
建国后,县内先后修建了石头河灌区、独木河灌区、杨木灌区、清河灌区等,其中最大的是石头河灌区。石头河灌区位于虎林县西部穆棱河一级支流石头河下游两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复盖杨岗、宝东、太和3个乡,是虎林县重要产粮区。1954年,省投资10万元,抽调600名民工,兴建整修灌区工程。当年完成拦河坝,进水涵闸,桥涵等大小建筑物12座,整修东西两条用水干渠,开掘用水支渠8条,排水支渠4条,完成土石方6.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9万元。1966年,按规划要求将东干渠渠首下移3.5公里,新建拦河闸及进水闸各1座,引水效果良好。1982至1985年,相继将西干渠渠首下移1公里,并建拦河闸及进水闸各1处。相继兴修灌、排体系配套建筑物。
石头河灌区总控制面积为50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
进入70年代,机电提水灌溉发展很快。先后建有:义和、庆丰、太和、前卫、共乐电灌站灌区,穆棱河沿岸其它小型机电灌站,东部地区(新兴、阿北、小木河、虎头)小型机电灌站灌区以及机电井、小型水库、塘坝等灌溉设施。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充分发挥了灌溉效益。特别是从1977年开始大规模打农田灌溉井,至1985年农田井已发展到719眼,旱灌小麦突破10万亩,连续三年(1978—1980年)获牡丹江地区小麦旱灌先进县称号。1985年农田井转向灌溉水稻,400眼农田井灌溉水稻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