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洪工程
第四节 防洪工程
从50年代中期开始,虎林县对穆棱河沿岸的几个重点产粮区,修建了防洪工程。先后完成了湖北闸、穆兴大堤的修整工程,兴修了穆棱河堤防湖北段,杨岗段。同时,在一些小的河流上也修建了防洪堤,以解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国家先后用于堤防建设投资达200万元。
一、穆棱河堤防杨岗段工程
该工程位于杨岗镇辖区。堤防总长3500米,顶宽1米,超过1956年最高洪水位0.5米,1957年春竣工,该工程对杨岗地区形成防洪屏障。1958年8月末,县政府动员民工200名,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对该段堤防加高、增厚、修整加固。1966年7月,县政府抽调民工2500名,马车100台,对杨岗堤防再次整修。重点段顶宽3米,东段堤防延长6公里。由于年年不断整修,两岸堤防西段都延长与铁路路基衔接。此外,还兴修了杨岗东段截流沟,地上排洪道。到1985年,穆棱河堤防杨岗段工程基本形成完整防洪体系,保护农田面积1.3万亩,草原面积1万亩。
二、湖北段堤防工程
兴建穆棱河湖北段堤防,国家投资9万元。这段堤防位于穆棱河一级支流石头河左岸。其保护区,西起石头河子左岸边,东至穆兴大堤,北至富国大岗村,南临穆棱河。区内杨岗、湖北、合民、富国4个村。堤段全长25公里,总土方量26万立方米,排洪涵闸3座,保护农田2.2万亩,草原0.8万亩。
三、穆兴大堤堤防工程
穆兴大堤即穆棱河干流堤防穆兴段,包括湖北闸和穆兴大堤。北从卫星火车站开始,向南5公里建闸,横跨穆棱河,经丁字路、张木匠泡子,插入自然高地。堤长26公里。此段堤防建于伪满康德9年(1942年)。强征的东北各地劳工6万余人,于伪满康德11年(1944年)竣工。工程竣工后,对于控制穆棱河洪水,开拓下游两岸大片荒原,便利水运具有重要意义。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管护,以备防洪。1971年以后,对大堤逐年加高培厚,使堤顶宽普遍达3米以上。并将大堤下游黄岗缺口闸封,洪水可泄入小兴凯湖。
四、卫国段堤防工程
卫国段工程位于七虎林河左岸,阿布沁河右岸,乌苏里江左岸。设计全长38.6公里,顶宽3米,总土石方154万立方米,泄洪闸1座。1979年开始施工,当年投资30万。1982年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