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一章 农场

章下序


  虎林县境内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可耕地。民国元年(1912年),吉林垦殖分会为开垦荒地,曾进行实地调查,又写出了文字规划,没有实现,土地没有开出多少。伪满大同2年(1933年)日本侵入后,搞“集家并屯”,出现了大量的无人区,原有的土地大片荒芜,变成了“军事禁区”。
  1945年8月光复后,农民在过去的“军事禁区”,开了一些荒地,耕地比以前有所增加。1948年4月1日,虎林县人民政府于杨岗区爱民村创办了县地方国营湖北农场。虽然在解放后开垦了一些土地,但全县地广人稀的局面仍未改变。
  1952年8月,农林部、公安部、水利部、东北人民政府以及省公安厅、劳动局、水利局、农业厅和民政厅抽调10人来虎林勘察荒原,计划开垦穆兴平原。县当时抽调民政科、农林科、公安局干部、保卫人员配合,深入石青山、新乐、兴隆、平原、凉水、富国、云山勘察了荒地、植被、土壤、地质、水利、水文情况。并对富国、湖北大岗、云山大岗进行了荒地平面测量,完成20多万亩的平面测量任务。每到一处,均有区、村两级干部配合,共有30多人参加,历时45天,至9月份勘察结束。此后,国家与县便开始在虎林建农场。1953年11月县在第二区宝东村建立地方国营示范繁殖场。
  1954年9月3日,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命该部8505部队副师长余友清,率部踏查了佳木斯、密山、虎林、饶河等地区的荒原,之后即确定将农场建在虎林县。10月4日,副师长余友清、政委阎斌率先遣队800余入,从伊春到虎林组建农场。11月15、16两日,河南劳改支队由290名公安干警押送劳改犯至虎林县建农场。1955年1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代号,命名为铁道兵八五○农场,场部设于第一区西岗村。下设3个大队,2月5日,县属宝东示范农场移交给八五○农场。农场建立之后,人员成批从外地调入。
  1955年3月15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县内大、小青山、建立了地方国营青山农场(对内称黑龙江省第九劳改管教队)。
  1956年5月,八五○农场派出部分人员,在迎门顶子(今迎春镇),成立了铁道兵八五○四农场。
  6月5日,驻汤原县铁道兵第九师部分复员转业官兵,在虎头成立了八五○农场虎头大队。
  6月6日,国务院农垦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政委王震来密山视察工作,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垦局正式成立,局址设在密山县城,下辖12个农场。
  6月,八五○农场分出部分人,在穆棱河南建立了直属铁道兵农垦局的河南独立分场。
  9月,八五○农场虎头大队扩建为八五○农场。
  10月11日,农垦部通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垦局更名为黑龙江省铁道兵农垦局。虎林境内的农场八五○四农场改为八五四农场,八五○九农场改为八五九农场。
  1957年1月7日,虎林县地方国营湖北农场移交给八五○农场作试验场。4月,黑龙江省公安厅下属的青山农场划归铁道兵农垦局领导。同年,铁道兵农垦局直属的河南独立分场,扩建为八五八农场。
  从1958年3月,陆续有济南军区、铁道兵部队、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志愿军部、福州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海军、空军、炮兵各总部,第三、四、五、六预备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动员10万干部转业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的指示,有3万名复员转业官兵和两万名青年学生,工农骨干,分配到密山农垦局下属各农场。其中有1200多名转业复员官兵分配到八五○农场,1576名复员转业官兵分配到八五八农场,5479名复员转业官兵分配到青山农场。3200名复员转业官兵分配到虎头八五九农场。因该场已抽部分官兵去饶河建八五九农场,虎头八五九农场改为八五一农场,下设6个分场。
  11月20日虎林县、饶河县、铁道兵农垦局及其所属农场、密山县裴德区、宝清县的大和镇、南横林子合并,成立铁道兵农垦局、虎饶县。原虎林境内有八五○、八五一、八五四、八五八、青山5个国营农场,杨岗、东风、和平、太和、虎林镇5个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虎头公社、独木河公社并入八五一农场,安兴公社并入八五八农场。铁道兵农垦局搬到虎林县城与虎饶县合署办公,成为对密、虎、宝、饶4个县境内国营农场的指挥中心。
  1959年4月23日,青山农场改为八五六农场。
  7月1日,虎林县境内的5个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过渡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太和、宝东、杨岗公社并入八五○研究所东风试验场。虎林镇公社扩大为虎林农场,下辖新乐、红旗两个分场和镇内一、二、三分社,义和、桦树分社和其它各企事业单位等。
  1960年2月1日,铁道兵农垦局改为牡丹江农垦局。
  1962年2月28日,牡丹江农垦局与虎饶县分开,并入国营农场的人民公社退出,恢复了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县境内有八五○、八五一、八五四、八五六、八五八5个农场。
  1963年1月1日,东北农垦总局正式成立,牡丹江农垦局撤销,改为虎林农垦分局,辖虎林境内的八五○、八五四、八五六、八五八4个农场。
  1月11日,成立完达山林业管理局。八五一农场改为完达山林业管理局下辖的虎头森林经营局。
  1月,原有4个国营农场,分建为八五○、云山、八五四、皖峰、八五六、八五八、和平7个国营农场。
  2月13日,八五○农场五分场分出,改为农垦部试验农场。
  当年冬,八五四、皖峰两场合并,仍为八五四农场。
  1968年10月31日,沈阳军区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在密山成立。虎林县境内八五○农场改为三十六团,农垦部试验场改为三十八团,云山农场改为三十九团,八五四农场改为三十三团,八五六农场改为三十七团,八五八农场改为三十四团,和平农场改为三十五团,均属沈阳军区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管辖。
  1975年2月3日,三十六团撤销,下属连队分别划给三十八、三十九、三十三团管理。
  1976年3月26日,兵团四师撤销,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下的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局址仍在密山)。1977年,虎林县境内的三十三团改为迎春农场,三十四团改为安兴农场,三十九团改为云山农场,三十五团改为庆丰农场,三十八团改为卫星农场,三十七团改为青山农场,均归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
  1979年5月31日,卫星农场改为八五○农场,迎春农场改为八五四农场,青山农场改为八五六农场,安兴农场改为八五八农场。至此,县境内共形成6个大型国营农场,即:地跨永红、太和、宝东乡的云山农场。跨永红、杨岗、宝东乡的八五○农场,跨太和、宝东、义和乡的八五六农场,跨东风、义和、忠诚乡的庆丰农场,跨新乐、伟光乡的八五四农场,处于义和、忠诚两个乡东邻的八五八农场。
  1984年,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了生产队建制,建立起一批家庭农场,场部成立了经济实体公司。
  1985年,在虎林县境内共有6个农场,下属188个生产队,2207个家庭农场,42个工业企业,17个建筑企业,15个商业企业,6个联营公司,167所学校,10个医院、卫生所,其他生产队以上的单位65个,总户数发展到24870户,总人口发展到908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