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八五四农场
第三节 八五四农场
八五四农场场部设于迎春镇,场区总面积169万亩。
1982年全场有农牧生产队41个,一个科研站,农业工人6149人。有履带式拖拉机204台、轮式拖拉机157台、联合收割机203台(其中自走式113台),各种农具3224台(件)。场人均耕地30亩,每个职工平均占有耕地60亩,农业工人人均负担耕地100亩。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兼种少量水稻、甜菜、谷子、向日葵、薯类等小作物。每个农业工人平均年产粮豆1万公斤,商品率63.15%。由于耕地粗放和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单产只100公斤左右。
林场1个,职工113名,担负着场内自然山林(共37个林班)的营林任务,各队都配有专职营林员,管理着场内近7万亩散生林和农田防护林带。建场以来累计造林面积51857亩,其中用材林30229亩,农田防护林21142亩。有苗圃801亩,果园1136亩。
有畜牧工人317名。1979年以前,一直以养猪为主,之后实行重点发展草食动物。1982年末存栏:马379匹、黄牛686头、奶牛113头、猪5680头、鹿236只、羊547只、家禽6723只。
副业主要从事养峰、种木耳、采集山野菜等。
渔业从1970年开始试验人工养鱼,1982年放养的库、塘、泡共9处,水面4880亩。历年投放鱼苗256万尾,逐步形成生产能力,1982年产鱼1万公斤。
至1982年工业有农机修造厂和团山、新河两个修配所,担负全场农机具修理和部分配件生产任务;砖瓦厂1座,年产红砖900万块、红砖80万片;两处小煤矿,年产原煤2万余吨;加工厂1座,生产面粉、豆油、白酒、糕点、酱油、醋等。面粉厂班次加工小麦30吨。工业总产值616万元,占全场总产值的20.1%。
水利工程队1个,拥有推土机34台(2405马力)、铲运机1台、打井机两台,年可完成200万标准土方量;桥涵队1个。基建队1个,年施工能力4000平方米。
全场汽车99台,其中载重汽车85台,年货运量739万吨公里,客运量10.5万人次。场办12年制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9年制中学6所、小学30所、干校1处。在校学生5867名。职工医院1座、卫生防疫站1所、分场卫生所6处、生产队卫生室55个。医务人员230名,其中医生70名,床位142张。
八五四农场有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广播与各队相通。电影机21部,分场均有电影放影组。
商店1座,分店两座,门市部4处、代销店40个,年经营总额340.2万元。
至1985年,全场有5189户,19231人,生产队42个,工业企业6个,建筑企业4,商业企业两个,学校43所,医院3所,其他生产队以上单位12个。耕地595000亩,播种面积51660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