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地方国营工业

第一节 地方国营工业


  县内最早的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是1946年反奸清算时没收大汉奸李象山经营的德盛泉烧锅,没收后成为兼营油酒的地方国营工厂。不久,又没收了太和村地主景占武开的永盛和烧锅,成立了地方国营太和造酒厂。至1948年,全县共有大大小小的地方国营油坊、烧锅、皮革、粉坊、烘炉、木铁、肥皂企业13处。当时企业规模过小,开工也不正常。1949年2月,县政府成立企业公司,专管地方国营工业。由于遇上旱灾,公司对上述企业进行调整,只保留了民生油坊、太和烧锅、皮革厂3家。又由于没有原料。下半年这3个厂全部停产,工人辞退回家。1950年,太和烧锅和民生油坊复工。到年底,两厂合并,为地方国营虎林油酒厂。厂内增设粮米加工车间。这一年县企业公司撤销,油酒厂归松江省工业厅和县政府双重领导。1952年,因原料不足,油酒厂内的制酒车间停产,人员统一调往密山、鸡西,油酒厂改为油米厂。1954年,油米厂恢复了制酒车间,成立了油酒米厂。1955年,制米车间交粮食局单独建厂,油酒米厂改为油酒厂。1956年成立了县工业科,管理地方国营工业。同时新建了地方国营制砖厂。1957年,虎林油酒厂制酒车间分出去,另建制酒厂。至1957年,全县共有地方国营工业制油厂、制酒厂、制米厂、砖厂4家。
  1958年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有机械厂、酱菜厂、酒厂、制糖厂、耐火材料厂、炼铁厂、油厂、米厂、湖北煤矿9家。
  1959年,由于成立了虎饶县,对整个地方国营企业进行了调整。炼铁厂并入农垦局的“八一钢厂”,湖北煤矿下放给八五○农场杨岗分场,制糖厂与制酒厂合并为糖酒厂,归县直属,地方国营机械厂、耐火材料厂、酱菜厂下放给虎林农场。
  1962年,虎林县与农垦局分开。回归虎林县的地方国营工厂有:砖厂、酒厂、酱菜厂、糕点厂、机械厂、米粉厂、制油厂、石灰厂、制材厂9家。
  1963年在虎头镇建立了地方国营虎头电厂。1965年建了地方国营自来水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公私合营印刷厂转为地方国营虎林印刷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建了地方国营的像章厂、鞋帽厂、机械厂、炼铁厂、水泥厂、橡胶制品厂、打棉厂、耐火材料厂、工具厂(1971年建,1984年改为牡丹江万向节厂)、元钉厂、蛇纹石矿、钾肥厂和云山煤矿共13个厂(矿)。其中除鞋帽厂、水泥厂、橡胶制品厂、工具厂得到巩固并发展外,其余的经不长时间就停办了。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以来,地方国营工业有了稳步的发展。新建了啤酒厂、面粉加工厂、糖果厂、乳品厂、汽车修配厂、造纸厂和药材加工厂。至1985年底,全县地方国营工业已有石油机械厂、牡丹江万向节厂、水泥厂、制酒厂、啤酒厂、造纸厂、橡胶制品厂、乳品厂等36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