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五节 印刷

第十五节 印刷


  印刷工业起源于1934年8月,由赵洪经在虎林县(今虎头)开设了“文友”印刷局。以刻字为主,印刷少量表格、布告等。1935年购进了日本产的四开印刷机1台,又增加了印刷帐薄、学生本品种。1938年随着伪县公署的搬迁,移至今天的虎林镇,租用3间砖房,继续营业。当时,虎林镇内还有“怡顺永”1家与1家朝鲜人开的印刷厂。由于竞争,这两家印刷厂均关闭,只剩“文友”印刷厂1家。
  “文友”印刷厂,1949年1月由县政府资助2500万元(东北流通券)的无息贷款,租了一栋2层楼房,加印中共虎林县委办的《虎林报》。随之增加了1台四开印刷机和部分铅字。还印刷学生教科书、日历等,从业人员已增至7人。以后还转印帐薄、税票等。1956年转为公私合营,厂名为虎林印刷厂。厂房由60平方米增至500平方米。增添了印刷设备5台,职工达42人。1959年为农垦局印刷厂虎林分厂,人员增至97人。1962年又恢复公私合营的虎林印刷厂。1963年人员减至44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公私合营转为地方国营。到1970年,厂房增至2387平方米。至1985年,职工增至129人,拥有固定资产34.8万元,当年产值完成103万元,实现利润5.7万元。
  1979年3月6日,虎林县工业科为安置待业青年,在印刷厂、橡胶厂的支援下,组建了有纸制品、制钉和修胎3个车间的青年综合厂。1980年,工业贷款5万元购置设备,转产印刷纸箱,名为纸箱厂。
  1979年12月,虎林印刷厂为安置本厂待业青年,成立了青年综合厂。1983年改为虎林印刷分厂。1984年7月28日贷款15万元,购置了厂房和设备,成立了生产彩袋和商标的包装装潢厂。
  1980年,因工作需要,成立了县革委铅印室。1985年,县税务局为安置部分待业青年,购置了印刷设备,成立了小集体性质的以印刷发票和证照为主的虎林税务局证照印刷厂,有职工17名。
  至1985年,虎林县印刷企业共有5家。其中全民企业3家,集体企业两家。总共拥有固定资产净值84.8万元,有职工304人,总产值195.2万元,上缴利税总额2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