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虎林县油厂
第四章 主要工厂简介
第一节 虎林县油厂
此厂建于1927年,原是汉奸李象山为股东的烧锅与油坊兼营的当时县内比较大的私营企业,名为“德盛泉”烧锅。1946年反奸清算时,被没收改为地方国营。1947年冬,增加了制米车间。这时厂里主要制酒、制油、制米,还有1台30KW的发电机发电照明。有工人30余名。日加工大豆能力1.5吨。1948年停止制酒,改为油厂。当年工人70名,年加工大豆451吨,产值4000万元(东北流通券)。1950年秋季,与地方国营太和制酒厂合并,为虎林油酒厂。1952年因禁止用粮烧酒,制酒车间停产。当年有油榨18眼,固定资产24.6万元。1954年4月,制酒车间迁出另建,归地方工业领导,制米也另建厂。
制油车间人员、设备归粮食部门管理,并就地扩建,名为虎林油厂。这时,虎林油厂已有固定资产24.3万元,年加工大豆2508吨,产值78.7万元。1958年,虎林油厂又与制米厂合并,成立虎林油米厂。并在车间安装了削饼机、提离器、离心式洗风机、串油器等设备。榨油机已增加到40眼。1963年又与米厂分开,仍叫虎林油厂,职工已增至77名,固定资产195.4万元。
1969年,把原来全部的人力螺旋榨油机更新为24眼汽顶式液压榨油机。日产量由15吨提高到30吨,年加工大豆3212吨,产值109万元。1984年安装了24眼液压大榨。至1985年,已有职工147人,固定资产91.5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1.8万元,年产值305.3万元,年缴利润1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