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航运、航空
第二节 航运、航空
一、航运
据《虎林政况概要》记载,民国5年(1916年)。虎林县有9条江河通航,它们是:大穆棱河、小穆棱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独木河、大木克河(今大木河)、小木克河(今小木河)、松阿察河和乌苏里江。前8条河均由西向东或由南向北流入乌苏里江。以上“诸河流全通舟楫,转入大江来县(今虎头)从事于物资散集工作。”“轮泊江城,帆扬河川,脉络相通”。当时各江河航道情况如下:
乌苏里江:从阅江镇(今八五八农场乌苏里江与松阿察河汇合点)入境、至与饶河县交界处的“别烈炕”(别拉炕)出境,共经过县地“长约三百余里”,“宽约七八十丈,深处二三丈,浅也六七尺,水势平稳”。“历年冬冻春解,夏秋均与哈埠(哈尔滨)通航”。
松阿察河:“全长约三百五十里,宽四五丈,深二三丈,浅三四尺不等。”伪大同3年(1933年),伪航政局派轮船探驰,其流势曲尽羊肠,转折颇多,航道极度难行。
在伪满时期,虎头上溯至龙王庙(松阿察河自兴凯湖出口处)设3等航标,可通行50吨至100吨级船舶。虎头向下至苏联伯力设1等航标,可通行300吨至1000吨级的船舶。
大穆棱河:从密山县境入虎林县,从密山至虎林700里,“宽四十丈,深可及丈,浅二三尺。可以通帆船,水大时也能驶入小轮,以通密山”。据记载,最大装载量80石。
小穆棱河:“全长二百里,宽数丈,深可数尺,亦可通行小舟。”
七虎林河:“长约五百里,宽五丈许,深约三五尺不等,为本县中部重要河流。”最大装载量80石。
阿布沁河:此河大多流经平缓的沼泽地域,因此曲折颇多,长达200余公里,“宽十余丈,深亦三五尺”。
独木河:“长约二百里,宽亦十数丈,深四五尺。”最大装载量为50石。
大木克河:长60里,最宽4丈,最窄1丈,最深1丈5尺,最浅3尺。最大装载量50石。
最早兴起航运事业的是乌苏里江。民国5年(1916年)县内共有帆船60艘,每年往返10余次,主要是向虎林县城运送粮米和木材。当时还有哈尔滨通往虎林县城的不定期轮船。当时不定期货轮最大吨位是180吨,1年仅往返1至5次,主要装载白面和杂货。从民国7年(1918年)开始,哈尔滨戍通公司的轮船开始定期往来。民国8年(1919年),哈尔滨经同江、富锦、饶河、虎林转松阿察河,直达兴凯湖的轮船达27艘。这27艘轮船中的25艘船名及其航行时间是:
民国8年(1919年)6月10日,有绍兴、大兴、常州3艘轮船。8月7日,有金山轮船及拖船。8月9日,有莱州、海州、武进、南翔、三水、暨阳、池州、宜兴8艘轮船。8月21日,有上海、广州、名山、海城、阳湖、杭州6艘轮船。9月2日,有顺风及拖轮、通原两艘轮船。9月6日,有龙江轮船。9月26日,有庆远及拖轮和芝阳轮船。10月13日,有华泰轮船、广济轮船。
以上轮船除装运粮食和木材以外,还有杂货。在此之后,大穆棱河也通了轮船。
此外,七虎林河,大小木克河都通帆船,连千回百转的阿布沁河也是“夏季可由山里通行小船来县载运货物”。
日军侵入虎林县以后,随着1933年在哈尔滨设立伪航政局(后改为江运局),虎林县城也设立了江运局办事处,管理江运业务。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乌苏里江、松阿察河和大穆棱河的通航情况如下: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4月,恢复了乌苏里江的航路。哈尔滨至虎林,通行的是名山、广州轮船。富锦至虎林通的是三省、华太、沪江、洪麟、金泰轮船。之后,大穆棱河、松阿察河等相继恢复航行。当时从虎林发往密山的轮船有平安、日昌、日太3艘轮船。至1945年,从哈尔滨来虎头的船只达21艘(次)。其中轮船9艘(次),驳船8艘(次),帆船4艘(次)。从佳木斯来虎头的船只达53艘(次)。其中轮船38艘(次)。驳船14艘(次),帆船1艘。
伪满康德2年(1935年),每5日就有从哈尔滨经松花江、黑龙江发往乌苏里江虎林的船只,往返至少需要20多天。从富锦每9日就有开往虎林的船只,往返至少需要10多天。伪满康德4年(1937年),哈尔滨到虎林的客货轮船定期4日发1回,往返需21天。富锦开往虎林的船只也定期发往。
1935年的松阿察河上,从虎林发往当壁镇的船只每周1艘。因航通条件较差等原因,上航需15天至20天,下航需5至6天。上航经过的站有:穆棱河、倒木沟、湖系子、四道迷子、黄岗、高丽屯、龙王庙(然后经过湖区),至当壁镇,全长700里。
1935年的大穆棱河上,从虎林至密山(今知一)之间,“同泰”就航。每周发船1次,每次航行上航需要14天到20天,下航需要5至6天。上航经过的站有:穆棱河口、鱼栅、傅家亮子、新傅家亮子、火石山、索伦营、九桃、半拉窝集、安乐镇、清和镇、世丰涌烧锅、延洪彬、急流、小山、凉水泉子、老等窝、八塔子、六人班、杨树河子、下流营,至密山。全长700里。
由于航运的发展,加上1937年林口至虎林(今虎头)铁路通车,虎林成了水陆交通枢纽。饶河的土特杂货,从虎林转装火车内运,公司来的原木在此卸货,旅客也以此为水陆转乘站。在这种情况下,江边码头进行了修建。原虎林船坞长100米,宽6至10米,
仅可停泊两艘小型轮船。伪满康德5年(1938年),重修了码头,增加了船坞宽度,使船只泊位增多。同年,从江边的火车站又铺设了铁路专用线到船码头,使水陆运输连接一起。
在虎头码头兴起的同时,县内其它河流也出现了一些船舶集聚点。如松阿察河边的通化镇等。
当时的码头和船舶集聚点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航运的开发,收取交通之利,发展了沿岸的经济。据记载,县内“一般商店都与斯际(开航期)购储百货,以备10月后江封轮绝闭塞期间而坐行销售也”。当断航一冬,商户因条件有限,不能广为储货的情况下,初春物价随之高涨。待航期一到,高涨的物价又随之回落。航运的开通,促进了地方的贸易物资交流,也为开发利用江河本身的鱼产资源创造了条件。据记载,通航前,松阿察河“以源出巨湖,故产鱼特富,惜国人不善捕取,甘弃其利而坐患於贫。”开航后,鱼产出售市场,开始改变以前的局面。只是,当时运期过长,多日1轮,船费和群众收入相比过贵,加上搭乘不便,仍不是群众理想的交通工具。对于货运,从哈尔滨至虎头又不能专输虎哈两地货物,是混合收载,所以虎林货物受沿江各站货物挤压,卸货期也往往延误,耽搁至封江就要等到来年到货。一旦如此,又要引起县内缺货抬价,民心浮动。所以,当时普遍感觉到交通不便的影响。
光复后,沿岸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航运已近乎停止。1948年至1957年,饶河贸易局有1艘客船航行于虎头与饶河之间。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佳木斯航运局的1艘客轮在虎头至饶河间航行,1973年停运。
二、民用航空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在虎林县城(今虎头)西北9公里处(今飞机场大队)修筑了飞机场,名为:“航空株式会社虎林出张所”。
飞机场的修建,使虎林与哈尔滨之间,虎林与密山之间和虎林与饶河之间有了定期空运之便。空运“专以传递邮讯为使命,不收包裹”,在出张所售票,随之搭乘的还有日本人和伪满官员。当时是每星期五飞1次。双翅膀老式飞机。1945年日军投降后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