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虎头镇建设

第四节 虎头镇建设


  一、街道建设
  据档案记载:宣统一年(1910年)县治(今虎头)本在江滩山麓之间,五步一沟,十步一壕,并无车马大道,阴雨徒步难行,十一月在北岗上另放城基,招集商民建房设肆。
  1939年,日军为达侵略目的,招集大批劳工,在虎头全面修筑简易砂石公路,城道干线分别与通向密山和小木河的公路连接。
  光复后,街道是自然形成的,无规划。
  1973年修筑了一条长1400米,宽13米的青石水泥建造的护岸堤;蜿蜒的虎头江堤雄伟壮观,设置长100米宽2米的人行道,铁链为栏,五盏玉兰灯沿堤高耸,与江水相映。
  1985年秋季,上级投资3万元修了北起三叉路,南至东南江边,全长1500米的主街道,加宽了路面,治理了边沟,安了涵洞,装上了路灯。
  至1985年,虎头镇内道路四条,镇内大小道路总长度为4280米。
  二、房屋建设
  雍正年间,采参人从内地成群结队,跋涉远来,进入江东山区采参。当时采参人众多,获利高厚,揽头和放山者倡导捐资在呢吗口江畔高埠陡崖之间兴建关帝庙一座,迷信为“示深山幽谷中求财全命”。它是虎头有史以来的纪元建筑物,关帝庙为木质建筑,四周花墙,庙顶黑瓦,重檐飞角,斗拱交错。有廊檐,并排四根明桩,下端鼓石做基础。乾隆二年复修关帝庙,嘉庆年间再次复修,庙宇附近兴建楼房,居民众多。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在北岗上另放城基,招集商民建房设肆。庭署开始租借民房,后筹款添造草屋三间“暂事办公”。民国4年(1915年)5月,有县城国民小学校一所,有改良私塾一所。民国17年(1928年),由私人出资在虎头建了大小戏院各一座,大戏院可容纳1200人,小戏院可容纳500人,戏院内雕梁画栋,规模较巨。光复前,大戏院烧掉,小戏院在日本逃跑时烧掉,两个戏班在光复前就移往内地。
  1935年,日本侵略军为掠夺财富和继续侵略的需要,把铁路铺到了虎头,虎头有日本人办的火车站。
  1936年,虎头的商业比较兴盛,沿江十字路口满是买卖楼房和摊铺。
  1945年战争期间,虎头的全部日军工事被炸成废墟,房屋、机场、楼房、医院也在战争的炮火中炸毁。
  光复后,虎头是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设的。房屋大都为土草木结构,房前屋后的菜园比较大,因无规划,房屋建设的都比较松散。进入80年代居民才有建砖房的。到1985年底居民住宅建筑面积为2765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6平方米。
  近年修建了一些宾馆旅店等有1000余平方米。
  1985年虎头镇建成文化中心一处,为二层楼建筑,建筑面积511平方米;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其建筑面积共2293平方米;医院建筑面积为907平方米。
  工业建筑有农机修配厂、粮米加工厂、乳品厂冰棍车间、糕点厂、砖厂、渔厂、木材加工厂及集体和个体火锯,到1985年底止其建筑面积共15080平方米。
  据1985年城镇房屋普查统计:
  现有商业用房建筑面积为6006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为2345平方米,仓库建筑面积为5152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
  虎头镇到1985年末房屋有51559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1271平方米,砖木结构37425平方米,简易结构461平方米,土草结构12402平方米。
  房屋层次情况:平房48673平方米,二层至三层2736平方米,四层以上150平方米。
  房屋建成年份情况:1949年前建1777平方米;50年代建2074平方米;60年代建5961平方米;70年代建23257平方米;80年代建18490平方米。
  居民缺房情况:无房户2户,不便户45户,拥挤户130户。
  住房设备情况:厨房独用495户,共用55户;有洗澡设施的1户;自来水独用的406户,共用的40户。
  房屋使用情况;全民单位自管房自用17290平方米,出租14879平方米;集体单位自管房自用690平方米,出租94平方米;私有产自用13832平方米,出租429平方米;其它产自用3937平方米,出租408平方米。
  房屋质量情况:完好房32847平方米;基本完好房9257平方米;一般损坏房4846平方米;严重损坏房3662平方米;危险房947平方米。
  房屋使用土地情况:房屋占地5003平方米;庭院占地330576平方米。
  三、供水、排水
  1983年以前虎头镇居民都是用江水或小井水。
  1983年至1984年修建了江边水源和镇内管线及水塔工程,供水能力为每小时50吨,处理能力为每小时20吨,水塔高20米,容量为30立方米。1985年镇内446户用上自来水。镇北部林场职工住宅区采用地下井取水,水质、水量都较好。
  镇内尚无地下排水管网,仍用路旁明沟排水。
  四、园林绿化
  虎头镇绿地较多,白塔山风景点及大片人工山林环抱城镇。1983年前,镇内主要道路两旁只有零星的不整齐的老树,加上老树年年死去,树种杂又不规整。1984年虎头路北段两旁全部栽上小白杨,一边栽两行。1985年虎头路中段到通江路东,通江路南全部栽上垂柳,垂柳之间栽上了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