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改革前的商业企业管理
第四章 商业企业管理
第一节 改革前的商业企业管理
解放后,对商品和物资实行统一调拨。实行资金逐级下拨,卖钱额逐级上缴的贸易金库回笼制。对国营商业部门职工按供给制付酬。
1953年,改革供给制,建立核算制,强调精打细算,科学管理,从而使商业工作稳步前进。
1961年,开展了以清仓查库,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经济核算为内容的“三清运动”。查出质次价高、残损变质、冷背呆滞和不配套等商品库存22.1万元。还有一部分有问题的在途商品和资金。对清查出来有问题商品,除采取了物资交流、整修配套以及削价等处理办法外,还及时制定了《虎饶县商业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财经纪律的几项规定》。1962年,由于继续“三清”,改善经营管理,这一年费用下降,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8%。
1963年开展了以反浪费为中心的改善经营管理活动,节约利废额达7939元。
“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地批判了利润挂帅,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荒废,导致管理工作混乱,企业利润跌入谷底,给县内商业及县内经济工作带来的灾难性损失。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重视企业管理工作。1979年,县内及时开展了清产核资、清仓查库工作。当年清出51万元的积压商品,13.4万元的有问题资金。随后及时整改处理。1982年,又一次开展了“三清”工作。通过清查,库房商品定位存放,堆码整齐,五五成行,角角成线,分类标号,帐货相符。从而安全卫生,降低损耗。这一年百货、糖酒和医药3个公司有5个仓库达到国家标准仓库。这一年的“三清”工作,共查出有问题资金51.6万元,有问题商品162万元,并在当年年末就妥善处理了80%的有问题商品。1983年,又在5个工业品公司开展了以服务思想、完成指标、保管养护和安全生产为四好内容的整顿工作。这一年年底,6个仓库成为国家标准仓库。1984年,县商业局制定颁发了《扭亏增盈,提高效益8条措施》。各商业企业加强了节约挖潜、降低费用、增强效益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使企业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造的能力,从1980年以来,比较系统地抓了商业企业的整顿和改革工作。1980年9月,在石油公司,烟酒二商店,虎林饭店和饺子馆等单位进行企业扩权试点。企业领导实行民主选举,企业经营实行定额管理,开支有标准,奖惩有规定。饺子馆扩权前店内20多人,一直亏损。扩权后,民主选举了正、副主任,科学管理企业,职工减到16人,销货额增加1倍,企业盈利。烟酒二商店实行定额管理,销售额,经营品种,费用开支等指标都按日落实到小组,并附以奖罚措施,从而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在多家激烈竞争情况下,实现利润比同期增长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