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五章 统战工作

章下序


  1936年虎林县委成立后,根据抗日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动员不同阶层的人,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军、抗日联军筹集粮食、衣服、钱款、弹药等等。并对一些山林队、伪军、警察进行争取工作,使他们转到革命方面来。至1939年后由于党的组织停止了活动,统战工作也随之停止。
  1946年中共虎林县委成立,按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工商业者及一部分党外人士。1946年7月18日成立工商会,1948年6月1日成立了虎林县工商联,发动工商业者参加反奸清算斗争。但在土改运动期间,打击面也有扩大,对一些不该斗争的工商业者进行了清算斗争,后绝大部分都进行了纠正。主动团结开明的印刷厂经理赵洪经,发挥其特长,为县委印刷小报和销售图书,对其资金不足进行扶持,使他的印刷厂得以比解放前有所发展。
  建国后,1950年10月成立了工商业者联合会,发动各界人士支援抗美援朝,开展自我教育。1952年,开展“五反”运动,工商联协助政府,贯彻“限制、利用、改造”工商业的政策,打击不法商贩,保护正当的私营工商业。1954年后,全县先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末,使私营工商业者按照党的赎买政策,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
  在贯彻民族政策方面,对有朝鲜族的杨岗乡,配备了民族干部,帮助朝鲜族村兴修水利,发展水稻生产。
  1958年春,县委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部。1962年3月,统战部又撤销,合并到宣传部。1963年秋,恢复了统战部。1964年2月召开了县统战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会后,成立了“右派”改造领导小组,对1957年整风反右时被打成右派的58人进行了甄别,并对其中一部分“右派分子”进行了摘帽。在精简压缩城镇人口中,贯彻了对各界人士的安置政策,使各界人士及工商业者在国民经济调整时,各得其所,人心稳定,贯彻发扬民主、互相监督的方针。1964年8月开始进行筹备成立县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至10月10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虎林县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发动政协委员和党外人士代表参加议政。
  1965年在工商界和党外各界人士中,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为内容的自我教育,并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件,发动各界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6年4月,统战部又被撤销,再次合并到宣传部。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一战线工作受到破坏。知识分子被斥为“臭老九”,部分起义投诚的人员被打成“特务”,归侨、侨眷、去台人员亲属被视为重点审查对象,部分知识分子被斥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受到批判。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得到恢复和加强。1979年9月20日恢复统一战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