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民组织

第二节 农民组织


  一、农会
  1919年10月17日,大地主李象山、景其科和刘积中等联络各村农民,成立虎林县农会。会长刘积中、副会长景其科。1932年底,当时共有会员117人。
  1933年虎林沦陷后,农会会长位成寿,1934年改选刘积中为会长,景其科为副会长,会员20人。农会内设文牍兼会计1人,庶务1人办理会务。1935年停办。
  1946年5月17日,按照中共东安地委《关于群众工作决定》精神,于同年7月初,县民运工作委员会,抽调34名干部,组成民运工作团。同年8月工作团在反奸清算斗争中,在西岗、三义、桦树、耕农、太和等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成立了农会。第一批发展会员405人。到1947年底全县均以贫、雇农为主体建立了农会组织。各村都以农会为核心,主持工作,主要任务是领导群众反奸清算和分土地工作。1948年初,贯彻《土地法大纲》,建立了区、村两级政府,农会逐渐停止了活动。
  二、贫农、下中农协会
  1965年8月,虎林县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根据“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指示,社教各分团均在所开展社教的地区建立了贫农下中农协会。1967年12月30日至1968年1月2日,虎林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了虎林县第一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虎林县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后,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也相应建立了贫协组织。1970年5月25日至27日,中共虎林县委召开虎林县第二届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00名,其中妇女代表48名。1974年4月17日至19日,中共虎林县委召开第三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40名,其中妇女代表98名。全县共发展会员19000名。
  1974年至1979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全县各级贫协委员会组成281个贫下中农管理小组,分别管理全县88所中小学校(学校贫管组成员361名),农村商店51个(商店贫管组成员293名),合作医疗单位85个(贫管组成员261名),信用社57个(贫管组成员280名)。
  根据省委指示,县贫协于1980年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