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说故事
第二节 传说故事
七虎林河的传说
“虎林”一说是因境内七虎林河而得名,是满语沙鸥的意思,一说是天鹅项下的珍珠。但是,七虎林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不叫北大荒,因为根本没有草木,而是一望无际的一片沙漠,气候干燥炎热,人们无法生活。
在完达山下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阿虎,弟弟叫阿林。他们从小父母早亡,是乡亲们把他们养大的。现在,他们哥俩已经长成棒小伙子了。
他俩不甘心过着这种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生活,决心改变家乡面貌,根治风沙。使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一天晚上,阿虎、阿林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他们说:“要根治风沙必须种树种草。”树种草籽到哪里去采呢?老头说:“从这儿往西走,走出这片沙漠,翻过两座大山,山上长满了各种花草树木,但是,要采下树种草籽并非易事。不仅山高路险,而且山上还住着一个妖怪,它从不让人取走一粒种子。谁要上山采树种草籽,它就会把谁吃掉。”
早晨起来,哥俩叙说着相同的梦境,都感到很奇怪。阿林对哥哥说:“这是神人指点,叫咱们种树种草治风沙。死没有什么可怕,只要能根治风沙,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是叫妖怪吃了也心甘情愿。”哥哥阿虎对弟弟说:“好,咱们就按着白胡子老人的指点,采回树种改变家乡面貌,报答乡亲们对咱俩的养育之恩。”
乡亲们听说阿虎阿林哥俩要上高山,斗妖怪,采树种,治风沙。都来劝阻。但他们决心已下,决不改变。乡亲们也都了解这小哥俩的脾气,要想办一件事,只要定下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只有依了他俩。
临上路,乡亲们都来给他俩送行,有的送来干粮,有的送来衣裳鞋袜,有的送来清水,弟兄俩一一收下,与乡亲们告别,然后挥泪上路了。
一路上哥俩风餐露宿,有时风沙大,走不动了,他们就往前爬,好几次他们差点被埋在沙丘下面。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只知道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12次;也不知走了多少里,只知道鞋袜破了换新的,换了12双,终于走出了大沙漠,又翻了两座大山,终于来到了那座山下。
啊,好一座美丽的山啊!只见,山顶上树木滴水,异草芳香,怪石奇峰,点玉出翠,飞瀑渲泻,莺歌鸟语。适逢金秋季节,各种花草树木已结出金色的种子,松塔挂松枝,火红的人参籽点头示意,其它各种草木种籽都已成熟。阿虎阿林喜出望外,一人拿出一只大布口袋就忙着采了起来,看看口袋里的树种快满了,这时,只听到处狂风四起,树叶飒飒作响,阴风过后,半空中出现一个妖怪,只见这个妖怪血盆大口,满身长满鳞甲,手里拿着一柄钢叉。厉声喝道:“哪里的毛孩敢到此山采树种,快把树种留下,看你们年小,饶你们性命去吧。”这时阿虎阿林上前将上此山采集树种的情由说了一遍,求妖怪开恩。妖怪说:“看你们小小年纪,有点侠肝义胆,既然如此,你俩人留下1个,给我吃了,放1个可以背树种下山。你们俩个谁愿意死?”阿林说:“哥哥你背着树种下山吧,只要咱们家乡改变了面貌,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叫妖怪吃了,也高兴。”哥哥说:“弟弟还是你回去吧。赶快背着树种下山,我是老大,你当弟弟的理应听我的。”兄弟俩争执不下。妖怪不耐烦了,“你们不要再争了,再不去,我连你们俩一起吃掉,我已经3年没见荤了”。“这样吧”,妖怪指着两棵松树说:“你们听我喊,谁先爬上去,摘下松塔,谁就留下来,给我当晚餐,谁后爬上去,就背树种下山。”弟兄二人说:“行。”只听妖怪一声令下,老大阿虎飕飕地爬上了树顶,摘下了松塔,老二毕竟年纪小些,晚了一步。无奈老二阿林,背起树种,流着泪下山了。这样阿虎就被妖怪吃掉了。
又是一年时间,阿林背着树种回来了,人们奔走相告,前来看望阿林。不见了阿虎哥哥。阿林声泪俱下,向乡亲们诉说了阿虎被妖怪吃掉的经过,人们都流下悲伤的眼泪,第二天,人们在村北的沙丘下,给阿虎立了一块石碑,表示纪念。
阿林把背回来的树种分给大家。当乡亲捧着金光灿灿的草籽树种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忽然,一位长者说:“唉,看来,咱们这里注定祖祖辈辈就得穷下去。”一位年轻人接着说:“这位老爷子怎么净说丧气话?阿虎阿林兄弟历经千难万险,豁上了性命,采回了树种,战胜了妖怪,咱们家乡种上了草木,那时就好了。”老大爷说:“有了树种也枉然,没有水,怎么能种活草木?”大家一听,愕然了。
阿林一听这话,眼泪唰地一下流了下来,想到哥俩吃尽了苦头,哥哥又被妖怪吃了,本指望采回树种,家乡人们再也不受穷了,谁知这一切都白费,没有水,草木怎么能栽活呢?阿林回到家里苦苦地想着、哭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忽然,月亮出来了,阿林走到了个地方,月光下,两位白发老人坐在青石上,喝着茶下着棋。凉风习习,松涛阵阵,花香扑鼻,树影婆娑,令人清闲自在.赏心悦目。
只听一位老者说道:“老兄,没听说吗,明天傍晚,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到东方的一座仙山去游玩,路过此地,你看到天上飞的7只白天鹅,那就是七仙女变的。她们飞到此地要落下休息,最小的七仙女项下挂着一颗大珍珠,谁要得到它,就会得到她的爱情,含在嘴里可以长生不老,一旦吞下,就会变成一条大河。这样的宝贝。真是人间难找,天上难寻啊。
另一位老者说:“这事可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天机不可泄露。”阿林听在耳里,记在心上。
第二天傍晚,果然,天空中飞来了7只雪白的大天鹅,阿林躲在一个沙丘下等着。7只大天鹅在晚霞的映照下。格外美丽。其中1只最小的白天鹅飞在了后边,越飞越慢,眼看飞不动了,就对前面的天鹅喊道:“姐姐们,咱们落下休息一会吧,我实在飞不动了。”飞在前边的大天鹅说:“七妹,再飞一会就到了,你再忍耐一会儿,千万可别停下。”小天鹅实在飞不动了,就慢慢地落在了后边,看看地上一个高高的沙丘,就落了下来。阿林一看小天鹅落下来,上前一把抱住,小天鹅已经飞得精疲力尽,挣扎了几下,就被阿林抱在怀里。飞在前边的大天鹅们一看七妹被人抓住,就纷纷地飞了回去,在阿林和七妹的上空盘旋着、呼叫着。大姐含着眼泪说:“年轻人,你为什么抓我七妹?”阿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众姐妹们讲了一遍,然后又恳求七妹将她颈下的珍珠交给他。众仙女看阿林情意恳切,愿意为了乡亲牺牲自己的性命,很受感动,七妹含情脉脉地从颈下取下那颗珍珠,含着眼泪交给了阿林。
阿林接过珍珠,向众仙女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慢慢地举起了那颗珍珠,一点点地举起来,双手十分沉重,终于送到了嘴里,脸向东方一仰脖,把那颗珍珠咽下了肚子,只见阿林带着微笑,坚定地、从容地向前走了7步,然后慢慢地倒了下去。
不一会儿,阿林躺下的地方,发出了一阵响动,接着地上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冒出了股股清水,水势越来越大。水头向东延伸着,清水流淌着,一条大河形成了。
天鹅们含着热泪飞走了。
从此,这里出现了一条大河,河水清亮透明,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这荒凉的沙漠从此变成了绿洲。
人们为了纪念阿虎阿林,把这条大河叫七虎林河。
荷花泡的传说
荷花泡又叫月牙泡,关于它的传说众说不一,这里只选一篇记之。
在很久很久以前,乌苏里江畔绿草如茵,野花盛开,江边住着1个叫满月的渔郎,以打鱼采药为生。有一次,这里连年干旱,乌苏里江水只剩下了涓涓细流,野草枯萎,百花凋谢,人们纷纷远走他乡。满月心急如焚,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他不忍心舍弃这块生他养他的花的草原。他决心掘一条长渠,引乌苏里江水浇这片草地。他挖呀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磨破了,腰累弯了,头发白了,珠网似的皱纹爬上了脸。说也巧,这一年,荷花仙子云游到乌苏里江边,满月的精神感化了她,她化名“荷花”来到了满月的身边,摘下头上的银簪,挥手划了一弯斜月,引来了乌苏里江水,种植了满泡的荷莲,繁衍了肥硕的鱼虾。到了盛夏7月,荷花相继开放,把乌苏里江畔点缀得分外美丽;到了9月,荷花抽出了一枚枚金钟式的莲蓬。满月心花怒放,手捧着荷花姑娘采下的莲籽泪流满面,说也怪,满月吃了一粒“鸡头米”,白发变成了黑丝,脸上蛛网似的皱纹也消失了。腰也挺直了。浑身上下有股使不完的劲。满月返老还童,又变成了一个身强力壮的浓眉大眼的漂亮小伙子。他惊喜若狂,猛地抓住荷花姑娘的双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从此,满月和荷花相依为命,一边打鱼一边耕种着禾田。
乌苏里江畔有处美丽的荷花泡不胫而走。北海的一条蛮龙听到这一消息,立即逆水而上,当它看到这灿若云霞的荷花时,喜得龙头乱颤:“荷花、满月,你们听着,本龙限你们立即离开荷花泡,我要把它开为栖息游玩的乐园。”
满月顶天立地,义正严词:“这荷花泡是我和荷花姑娘用血汗掘成的,要命有一条,要摘一株荷花也是痴心妄想!”。
“好小子,竟敢顶撞龙王。”蛮龙狞笑着。“我要叫你们这荷花泡化为汪洋。”蛮龙恼羞成怒,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刹那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乌苏里江水逆流滚滚。荷花姑娘把满头青丝化成密集的柳荫,挡住了洪水的袭击,大雨过后,荷花反而更加青翠。蛮龙气歪了嘴巴,又张开血盆大口喷出阵阵寒气,刹时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地冻三尺。荷花姑娘立即张开绿色的罗裙盖在水面,荷花泡仍是温暖如春,荷花越发显得娇艳美丽。蛮龙气得七窍生烟,张牙舞爪向荷花扑来,它恨不得把荷花撕成碎片。满月挺身护住荷花。被蛮龙抓得遍体鳞伤,倒在江边。看到满月受伤,荷花急忙前去抢救。蛮龙乘机喷水,把千里荷塘变成一片汪洋。荷花姑娘悲痛欲绝,在乌苏里江与蛮龙撕杀起来,最后终于斗败蛮龙。看到倒在江边的满月和满泡的残花败叶,荷花姑娘痛不欲生,她拔出银簪,自刎身亡,滴滴鲜血洒在了泡中……第二年,人们发现,一朵朵火红火红的荷花奇迹般地生出水面。开满了千亩荷塘……
从此,人们把荷花泡又叫月牙泡,荷花和月牙心心相印。寸步不离,若离即枯。这荷花三九严寒冻不绝,浪打水淹淹不死,年年繁衍,代代相传。
珍宝岛的传说
珍宝岛名的由来有三种传说,一为此岛先前住有一位老者打鱼,名为翁岛;再为此岛形似珍宝,又产珍珠,是康熙皇帝顺口封的;三是有一小伙口含珍珠化为此岛。
我们采用后一种说法:
从前,在乌苏里江边住着娘俩,儿子叫翁宝,以打鱼为生。有一年,乌苏里江发了大水,方圆几百里白茫茫一片不见人烟,大水退后,翁宝娘俩又返回了家园。
有一天,太阳刚刚吐红,翁宝便去江边叉鱼,在江边的沙滩上,他发现一群野鹬缠住1个瓦盆大小的河蚌不放。这时,翁宝想起了娘给他讲的鹬蚌相争的故事。娘常对他说,鱼虾龟蚌是我们渔民的衣食父母,我们绝不能眼看着它们相斗,坐收渔利。他立即拿着鱼叉把野鹬赶走,捧起了河蚌放回了江中。可是,这河蚌不但不游走反而张开了蚌壳吐出1颗酒盅大的珍珠,这珍珠光芒四射,在江面上滴溜溜乱转。翁宝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河蚌轻轻地拍打着水面,向他频频点头。翁宝想,这河蚌必是感恩知报,不收珍珠恐怕它不会游走。翁宝只得捞起珍珠,河蚌这才慢慢地沉入江底。翁宝喜孜孜地奔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娘。娘说,这珠子虽说对咱家没什么大用场,但也是河蚌的一番心意,我们要把它保管好,便把珍珠端端正正地放到箱盖上。到了晚上,珍珠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象一盏明灯,照得茅屋通亮。母子二人惊奇不止。睡觉前,翁宝娘便把珍珠放到米缸里收藏,谁料到第二天早上,黄澄澄的小米竟涨满了缸。翁宝娘又把珍珠放到盐罐里,白花花的成盐又涨满了罐……娘俩说不出有多高兴,有了这颗珍珠,渡过灾年是不愁了。
翁宝得珠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第二年,秋天,从红毛国来了1个红毛道士,听到这件事感到十分荒唐可笑,他不信会有这样的怪事。他以化缘为名来翁宝家想看个究竟。当他看到光芒四射的珍珠时,立即红了眼,提出要用10根金条、20个“棒槌”(老山参)换这颗珍珠。翁宝一口回绝了他:“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十座银山我也不换。”红毛道士只得灰溜溜地走了。一晃半月过去了。一天,鸡刚叫,翁宝家中便闯进一伙如狼似虎的红毛鬼子。不由分说把翁宝娘俩从被窝里揪起来,硬说翁宝偷了红毛国的无价之宝,逼迫翁宝交出珍珠便没事。要不然就叫他家破人亡。翁宝说死也不肯交,他们一阵拳打脚踢便把翁宝娘辆打得死去活来。他们翻箱倒柜,终于搜出了珍珠。红毛道士把珍珠托在手掌上哈哈狂笑。十分得意,庆幸自己的阴谋得逞,轻而易举便得到了这颗无价之宝。这时,翁宝从昏迷中苏醒,看到珍珠落入红毛鬼子之手,猛地跃起,一把夺下珍珠吞入口中,向江边奔去。红毛鬼子发疯似地窜了出来。翁宝已被红毛鬼子折磨的遍体鳞伤,有气无力。他想,宁可自己淹死,葬身鱼腹,也不能让珍珠落入红毛鬼子手中。他一边大叫:“蚌大哥。我还你珍珠来了!”一边投入滚滚的大江之中。红毛鬼子立时傻了眼急得团团乱转,他们终于寻到了一只小船,寻找翁宝的踪迹。红毛道士站在船头恶狠狠地说:“就是翻江倒海也要找回翁宝,开膛破肚也要拿到珍珠。”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小船便剧烈地晃动起来,江水一浪高似一浪,船边浮起了一只小船大小的巨蚌。张开了蚌壳,一下子便把红毛鬼子吞到肚中,慢慢地沉入江底……
第二年,渔民们惊奇地发现,江面出现了一个蚌壳似的岛子,水落时,它紧紧地连着大地,水涨时,它好象镶在乌苏里江中的一颗珍珠,这小岛是翁宝和珍珠的化身,人们都亲切地叫它“珍宝岛”。
蛤蚂参
长白山一带住了一户大户人家,家里很有钱,每年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老东家就招集伙计进山挖棒槌。
老东家有一个姑娘,长的婷婷玉立,有红似白,年方十八岁还没有结婚。姑娘身边有点贴己钱。看父亲招伙计上山挖棒槌,自己也想招个伙计,姑娘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东家。老东家一想也好,姑娘家的贴己钱放在那里也没用,招个伙计进山弄好了还能攒上几个钱,也就同意了。随后,便给姑娘招了一个小伙子,自己一个人放单山。
小伙子自上山以来一直没有开眼,身上背的一布袋小米、一棒子豆油、还有点咸盐马上就要吃光。小伙子没办法只好往回走。
小伙子在往回去的路上没精打彩老犯合计。心想:老东家姑娘攒点贴己钱很不容易,上山挖棒槌,一个也没挖着把钱也给造害了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小伙子一边走一边寻思。这时已经走到山边子离家很近了。
山边子有个暖水泉,凡是上山或下山的人走到这里都要歇歇脚,喝口水洗把脸再走。小伙走到这里口也干,肚子也饿了,心想反正快要到家了,先喝点水再说。于是,小伙子走到泉子边喝了口水洗了一下脸转身要走。这时突然见泉子旁边不远的地方长了一棵二夹棒槌。这棵棒槌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由于长得平平常常很不出奇,来往挖棒槌的都没人去理它。小伙子边走边想,管它是什么二夹子还是三夹子的挖回去再说,回去对老东家好有个交待。就这样,小伙子把棒槌包好放到背架子的行李里面,往家里走去。
小伙子回到家后挖棒槌的伙计们都分批陆续地回到家里,各伙挖棒槌的都挖到了山货,大家都很高兴。这时。老东家看到小伙子也回来了,便上前问:“小伙子,这次上山怎么样?挖着山货没有?”小伙子抬头看看老东家,心里想自己挖棵二夹子怎么好说。老东家看看小伙子没搭话就继续追问,小伙子一看没办法,只好慢声慢气地说:“我对不起老东家和姑娘,我只挖一棵二夹子,很不成样子。”老东家听了之后忙安慰小伙子说:“嘿!管它是什么一夹子还是二夹子的,挖着山货就行了。”老东家没在意,心想反正这是姑娘的贴己钱。钱也不多,有一打无一打,挖着更好.挖不着也没关系。
这时,各家挖棒槌的伙计们都返回村里,收参人也赶着马驮子来山里收山货。一天晚上收参人发现这个地方天空很亮,这里肯定有宝物出现。所以南蛮子在取山货时特别小心仔细,生怕把宝物放掉。
收山货的这些天,山里特别热闹,各家挖棒槌的都把挖来的棒槌拿出来让收参人看看。南蛮子看后对大家说:“你们挖的山货都不怎么样。”挖棒槌的人都不服气的说:“我们挖的都是上等货。有五品叶六品叶,还有七品叶和八品叶,你怎么说没有好山货呢?”全村各家挖棒槌的都把棒槌拿出来给收参人看。收参人看后一个也没相中。正在这时候,小伙子也在里面看热闹,老东家和挖棒槌的人们对小伙子说:“你怎么不把你的棒槌给收参人看看呢?”小伙子回答说:“我挖一个二夹子有什么好看头。”这时大家一再请他拿出来,小伙子只好把用椴树叶包起来的二夹子参打开请收参人看,收参人一看可惊呆了,他又是惊又是喜的连声说:“好货好货,宝贝找到了。”大家一听是个宝贝,就急忙凑到前面看宝贝,一看是个二夹子。它没头也没腿这算什么宝贝,大家很不服气。
这时收参人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不服气,别看小伙子挖的这棵棒槌长的不起眼,没头没尾的,但它是一宝物。你们挖的棒槌尽管是上等品,不管是什么七品八品叶的,比起小伙子挖的这棵棒槌简直是没有办法比。这棵棒槌叫蛤蚂参,把它放在水缸里倒上水能供千军万马喝水也喝不完,不信你们可以试一试。
蛮子说完,大家就抬了一口缸试试看个究竟。这时收参人把参放在缸里让人再倒上水,然后又请大家往外挑水,这些好信的都挑副水桶上来往外挑,大家左一挑右一挑,挑了好长时间也不见水少,果然是个宝物,大家都服气了。
这时收参人对小伙子说:“你的宝物我收下了。这棵宝物可以说是价值连城,你要个价吧!”
小伙子从来没遇到这种场面,一时回答不上来,坐在那里不吱声,小伙子坐着坐着,坐了好长时间,身子坐累了,便就地躺下了。这一躺不要紧,收参人马上说:“好了,有价了。小伙子要一躺。”过去一躺为四万八千两银子。收参人刚说完,小伙子躺的地方不对劲,身子不好受,转身又向另外一个方向躺去,收参人见状又说:“好,二躺九万六千两。”小伙听了后越发感到蒙头转向莫明其妙,顺手用五个指头挠了挠头发。收参人又喊道:“再加五垄……”一指为一垄,每垄一亿两银子。“二躺加五垄共计五亿九万六千两。”随后收参人对小伙子说:“好了,塞物的价格够可以的了。”说完便吩咐随行人员把马驮子赶过来,把白花花的银子御下满院子。院子顿时生辉,银晃晃的。
收参人得到宝物走后。小伙子把满院的银子全部交给了老东家的姑娘,自己连一两银子也没要,然后转身就要走。老东家看到急忙把小伙子喊了回来。老东家心想,这小伙子有福气,心眼又好使,这么就走了怎么能行?又一想姑娘的贴己钱攒了这么多银子,但到现在姑娘还没有个主,干脆把姑娘嫁给这个小伙子不是更好吗?老东家便把这意思跟小伙子说了,小伙子百般不同意,推辞了一番,但最后还是经不起老东家劝说也就同意了。老东家给小伙子和姑娘办了婚事,小俩口生儿育女恩恩爱爱生活得很美满。
密林参踪
从前,有一个挖参老汉,挖了好几年人参,一棵人参也没挖着。没办法,只好在山脸下开点荒地,种些五谷杂粮度日。
有一天,老汉上山回来,刚要烧火做饭,一看锅里,饭菜早已做好。老汉很纳闷,这深山老林,没有人烟,是谁把饭菜做好的呢?以后,天天如此,老汉更感到奇怪,老汉决心要解开这个迷。一天老汉早早地上了山。看看天快晌了,远远看见小窝棚的烟囱往外冒烟。老汉喜出望外,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家,顺着门缝往屋里一看,老汉惊呆了。只见两个小姑娘,正在淘米做饭。两个小姑娘长的一模一样,穿着红袄绿裤,大约十五六岁。粉团一样的脸上闪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透着灵气,两只雪白的小手在锅上锅下忙着。
老汉愣了半天,忽然想起,这一定是两棵人参精。想到这,突然拉开门,冲进屋,想把她们抱住。一伸手,只见两个小姑娘嘿嘿一笑,跑了。老汉一看,自己抱着的是一口大水缸。老汉转身追了出来,只见两个小姑娘微笑着向他招手,老汉就直奔两个小姑娘走去。
小姑娘在前边走,老汉在后边追,追呀,追呀,老汉追累了,小姑娘就停下来等一会儿。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遇山翻山,遇水趟水,也不知走了多远。一走走到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中。只见大树高耸,遮天蔽日,不见青天。忽然两个小姑娘不见了。
老汉感到很失望,就在大森林里盲目地走着。忽然眼前一亮,眼前一大片山参花,开得火红耀眼,碧绿碧绿的叶子铺满了山岗。老汉高兴得不得了。老汉大声喊道:“棒槌、棒槌、棒槌……”然后用红头绳把山参一棵棵地系上,挖了整整一天,挖了好多好多。
老汉心想,这些山参卖了,也够我下半生受用了。于是收拾了一下东西,背上人参回家了。
老汉卖了人参,买了房,买了地,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但闲暇时间,老汉常常想起那两个小姑娘,虽然自己有了钱,但到如今还没有一儿半女的。心想,那两个小姑娘要是自己的女儿有多好。
原来,这两个小姑娘确是人参精。那么,两个小姑娘为什么要给老汉做饭呢?因为有一次老汉在山上挖参,忽然起了荒火,眼看就要烧着两个小姑娘生长的地方。老汉为了保住山林,奋不顾身地把荒火扑灭了,同时两个山参精也免于火灾。这些,老汉当然不知道。两个小姑娘为了报答老汉的救命之恩,所以常常来给老汉做饭。
再说老汉闲来无事,到集上闲逛,忽然看见两个小姑娘和自己在森林里追赶的一模一样,白里透红的脸蛋,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红袄绿裤,要多俊有多俊。只见两个小姑娘在人丛中一晃就不见了。
老汉回到家,把自己的想法和见到的跟老伴说了。老伴说:“那好办,你明天到集上买两轴红线,两枚针,看到两个小姑娘就把针别在她们背后。
以后,老汉就到集上去,手里拿着针线,到处转游。一天,两个小姑娘又来了,老汉就偷偷地把针线别在两个小姑娘的后襟上。两个小姑娘在集上玩够了,往回走。老汉就悄悄地跟在后边,一边放线,一边走。只见两个小姑娘向大山林走去。
老汉跟在后边走,一走走到了大森林里。这时只见两个小姑娘,摇身一变,变成两棵水灵灵的大山参迎风而立。鲜红鲜红的参花,直放金光,墨绿墨绿的叶子,煞是好看。
老汉看到这里。不由一阵惊喜,连喊三声:“棒槌、棒槌、棒槌”。喊完,蹲下身去,用手小心翼翼地挖出了两棵大山参,雪白雪白的,腿是腿,胳膊是胳膊,惹人喜欢,每棵有1斤多重。老汉乐颠颠地走着。忽然两个山参说话:“大爷,别把俺俩卖了,俺情愿给您当闺女。”老汉说:“太好了,你们现身吧。”
两个山参摇身一变,变成两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把老汉乐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手拉着一个,回到家里。
老汉高兴得没法说。一看就是半晌,看得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起来,老俩口越看越爱看,宝贝心肝一个劲地叫。挖参老汉家里有两个天仙般的小姑娘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到县官耳朵里。这个县官是个又贪又色的家伙。一心想霸占两个小姑娘。于是县官就派衙役把老汉传到县衙,叫老汉赶快把两个小姑娘交出来,否则就定他拐带人口罪。
老汉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茶饭不思,长吁短叹,把事情向家里人说了一遍。两个小姑娘说:“爹,不用怕,我们有办法对付他。”
第二天,两个小姑娘来到县衙,县官一见,哎呀,真是狗咬包子乐颠馅了。小姑娘说:“你要得到我们俩也不难,只要你亲自跟我走一趟。”县官想,走一趟怕啥,只要得到两个宝贝,别说走一趟,就是走十趟也心甘情愿。
县官跟着两个小姑娘走进了密密的大森林,不一会,县官就迷失了方向,转了几天没转出大森林,后来被老虎吃掉了。
两个山参姑娘又回到了挖参老汉的身边。
佟三爷背树
有一个姓佟的老头,在虎头乌苏里江对岸锡霍特山林采参,顶一个窝铺。很讲义气,爱打抱不平,人们称他为佟三爷。
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后,沙俄政府不断派出军队驱赶中国同胞,一天紧似一天。
佟三爷眼见世世代代居住的国土被人侵占。活生生地被人赶出来,实在舍不得故土,在强力的武装驱赶下,不走也得走啊,想来想去,什么都不要了,为留点念头,挖两棵松树带到江西岸吧,好叫后人知道江东是我们的土地。
就在临过江时,他挖了两棵小松树,从江东背到呢吗口(今虎头)。这两棵树究竟栽到哪里好呢,左考虑右考虑,还是栽到关帝庙两旁吧。这样,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
他到庙前端详了端详,就将一棵栽于庙东,一棵栽于庙西,经常浇灌侍弄。日子长了,东边这棵就长成了一棵挺拔的大松树,象屹立的哨兵遥望着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