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交通

第一节 交通


  陆路交通。日寇为了沟通呼玛县与省会的陆路交通,于康德八年修筑了从呼玛至黑河一条二百五十多公里长的军用公路,专为军事运输使用,不许民用。除此之外,呼玛、鸥浦、漠河再无其它公路。在陆地运输上仅有些田间马车小道。屯与屯之间无路可走,县与县之间更是死路绝方。只有到冬季结冰期,才能依靠江河自然冰道通行马爬犁,用这种原始运输工具起早贪黑才能日行三十公里左右。例如:从呼玛至漠河往返需一个多月时间。在严寒五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行走在黑龙江上,朔风刺骨,脸如刀刮,经常冻伤手脚。冰烟寒气凝结身上,人马皆白。
  水路交通。主要靠黑龙江轮船运输,黑河至漠河航线,行驶的有午城号、绍兴号、天太号、永安号、大兴号、北海号等。每隔四五天,有一个航次。由黑河开往漠河,逆流上航,需要十二三天。由漠河返黑河,顺水下航,需五天多时间。由黑河至呼玛需三天,至鸥浦需六天左右,虽然时间较短,但客船必须到漠始返,无跑短途客船。每艘客轮,可搭乘旅客三四百人,装载百十吨货物。沿途大小码头,均靠岸停泊,上下旅客,装卸货物。
  由漠河开往西口子,有二支小轮船,一是明山号,一是永利号。每次能乘百多人,装载十多吨货物。
  航行在黑龙江上的船只均为木质结构,用蒸汽机,木柈为燃料。行驶速度慢,设备简陋。这种落后轮船,也一直延续到“九三”光复。
  航空运输。康德七年日寇在呼玛、鸥浦、漠河修建三处简易飞机场,成立航空株式会社,开辟民航。每星期二、五两班航次。一架双翼小机,只乘六人。座席规定呼玛一人,鸥浦二人,漠河三人。看来,形式上增加了交通运输,便利来往行人,实际上却是似有若无。票价昂贵,由漠河至黑河票价为满洲国币八十元,由黑河至呼玛票价为满洲国币二十一元,由黑河至鸥浦票价为满洲国币四十一元。日本人无票亦可乘坐,中国人则等候一、二个月买不到票。康德十一年冬天,因战争形势不利,民航停业,航空株式会社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