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社员生活
第一节 农村社员生活
全县十四个农村人民公社,到一九七九年末,总人口两万零三十人。建国后走组织起来的道路,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后的农村社员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激发了劳动积极性。建国三十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各种经营生产和社员家庭副业收入逐年增多,特别是一九七九年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实行超购加价政策,直接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使农村社员生活更加富裕。
一、收入
人民公社化二十二年来,全县农村社员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诞生时,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收入七十九元三角二分。到一九六八年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收入增加到一百三十四元二角四分,比一九五八年提高百分之六十九点二。到一九七九年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收入增加到二百五十八元,比一九五八年提高百分之二百二十五点三。人民公社初期劳动日值一元左右,一九七九年达到了两元三角三分。社员家庭副业的养猪、养禽、园田地中的农作物和山产品采集等收入也相当可观。由于收入增多,农民已走向富裕的道路,一九七九年平均每人收入二百元以上的大队四十三个,三百元以上的大队十九个,四百元以上的大队六个。每个劳动日分得二元以上的大队四十三个,三元以上的大队九个,四元以上的大队二个。家家有余粮,多户有存款。存款一千元至三千元的三百五十八户,三千元以上至五千元的二十户,五千元以上至一万元的三户,一万元以上的二户。农民手中一有钱,二有粮,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二、住宅
随着农村社员收入的逐年增多,居住条件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建国三十年来,全县农民大部分盖了新房,六七口人的家庭,施用面积一般在八十平方米左右,多者达一百平方米以上,少数砖瓦结构,即使是土木结构的,也是天棚地板玻璃窗,屋内设置美观大方,有老少间、厨房、水井,少数农户还设有会客室,屋内粉刷一新。农民高兴的说:“宽敞的房、雪白的墙,老少单间住,电灯亮堂堂,住房好不忘党领导,努力奔四化,幸福才能万年长”。
三、饮食
呼玛县的农民一年四季的主食是面粉,副食、蔬菜也较前丰富。每逢新年、春节大部分农户自己杀年猪、宰鸡鸭,生产队也杀猪、宰羊宰牛,低价向社员出售。鸡鸭鹅蛋有鲜、有咸,一年四季不断。集体自留油豆,加工后按月或按季供应给社员食油。农村销酒量逐年增加,有的家庭常年不断酒,年节全家团聚饮酒欢庆,畅谈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一部分社员开始饲养奶牛,老年社员和儿童还能喝到牛奶。蔬菜,由于天寒比内地品类较少,但春季有白菜、土豆、菠菜;夏秋增加了茄子、辣椒、豆角、豌豆、芹菜、胡罗卜、大蒜、韭菜、南瓜等品种;冬季,家家菜窖贮存白菜、土豆、萝卜。此外土豆制粉条可四季食用。农民对这种生活自豪地说:“主食硬,副食精,酒不断,蔬菜丰,吃的好,心高兴,为四化,干劲增”。
四、生活用品
农村社员的富裕生活除了表现在收入多、住宅宽绰豁亮、饮食富于营养以外,还体现在日用生活用品上。农村社员购买力很高,日用生活用品,可称得上应有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有缝纫机。农村劳动力和一些辅助劳动力几乎人人都带着国产或进口手表,有的中学生也戴手表。自行车在全县农村已基本普及,平均每三家农户有一台自行车,县城附近的呼玛镇、荣边公社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有的一户有两、三台,呼玛镇第一、二、三生产大队社员田间劳动基本上实现了自行车化。交直流收音机普及到了大部分社员家庭,劳动之余坐在收音机旁收听国家大事和祖国各地的声音。农村社员由建国初期穿单一的棉线布衣服,发展到现在绝大部分穿涤卡、的确良服装,样式美观大方。妇女着装颜色多样,青少年服装五颜六色。每逢年节、假日均换新装,花红粉绿,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