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从优化资本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入手,实施重组改造,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和占领市场的能力。针对制药企业2008年再次实施GMP认证的实际,各企业采取了现代管理手段和方
法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按GMP技术改造的生产能力完善硬件改造和软件修改的制定工作,推进认
证进程。葵花药业(伊春)公司,实施重组后,新投资1 000万元,对13个硬件生产流程进行了改造,
对1 000多个文件软件进行了修改制定。葵花药业(伊春)公司通过调整完善销售政策,恢复市场资
源,加强了销售网络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销售。格润药业公司不断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力度,
新投资1 500万元,完成了固体制剂、前处理提取两个标准车间,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能力。格润公
司创新营销体制,同药品经销商搭建营销平台,构建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强化培训销售人员,开
拓和培育市场。全市制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4 800万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3 250万元,同
比增长400%。各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置优势,突出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引进有特色的新品种,加强
了现有主导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葵花药业(伊春)公司进行二次开发的康妇消
炎栓、哮咳喘、刺五加片三个品种被评为省名牌产品,伊春药业公司完成了国家化学二类新药替米沙
坦胶囊,国家四类新药地红霉素肠溶胶囊已获得了生产批准文号及新药证书。蓝天公司购买佳土斯药
厂31个品种已获国家批准生产。格润公司已有5个获准的新产品,还有46个新产品正在申报国家批准。
建立企业与企业间、产品与产品间协调合作关系,靠大靠强,联营联牌,走新型医药工业化道路。葵
花药业(伊春)公司,以96%股份控股了原红叶公司,加大了企业资本,进一步壮大了企业经济实力。
格润药业从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入手,加强了企业合作发展,先后与哈药集团三精药业和完达山药业等
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提高了生产经营规模,扩宽了市场营销。鹿恩堂公司走“借力发展”之路,
进行资产重组,新建扩建厂房1 000多平方米,增加设备20多台套,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加快了
龙头企业建设。
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执行GAP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视“地道药
材”的地理学和“原产地”理念,对现有的省市级药材基地按照GAP要求生产,加快特色优势品种认证
步伐,推进药材生产基地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抓了铁力、红星、双丰、嘉荫、桃山等省级
示范基地建设,各基地采取不同形式和措施加强生产管理,重点在政策、技术上扶持,确保药材基地
生产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省级基地生产规模达到5 000多公顷,生产五味子、平贝、水飞蓟等药材
6 000多吨。双丰局北药苑在生产培育的10多个品种中,优选出五味子等4个重点发展品种,从单纯的
药材示范区发展为产业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北药基地之一。红星平贝基地规模经营不断扩大,种植户
发展到186户,年产优质平贝130万公斤,巩固了平贝之乡的地位。铁力市在抓好原有基地的基础上,
不断扩大新基地建设,突出了伸龙五味子基地规范化建设,把桃山镇兴旺村建成了五味子专业村,2007
年,全市五味子人工种植达到187公顷。友好区在10个林场、所确定15个北药品种示范户,种植面积达
到367公顷,不断扩大了生产基地规模。桃山局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五味子生产,全光下五味子种植达
到了151公顷,本着“上有林、中有果、下有药”的发展原则,完成五味子改造面积3 200公顷,采集干
果30多吨。乌马河、乌伊岭、西林、带岭、上甘岭、汤旺河、新青等区局,从区域药材资源实际出发,
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药材种植改培基地,种植面积、生产产量、经济效益都好于往年。各地立足地域优势,
按照“因地制宜,规范栽培,种改并重,集中连片”的原则,不断扩大生产总量,特别在五味子发展上,
先从小规模庭院种植和林下改培入手,掌握了适合本地区生长环境的五味子种植技术,生产规模不断扩
大。铁力市、桃山局、双丰局、铁力局、嘉荫县五味子种植都超过了133公顷。双丰局在种植旺季召开
了种植五味子现场会,确定了建成全市最大的五味子基地,全国闻名的五味子之乡的目标,并实施了典
型引路,重点推进,形成了规模。2007年五味子种植面积达到400公顷,改培面积300公顷,完成育苗面
积20公顷,产苗3 000万株。铁力局在发展改培五味子基础上,发展庭院种植五味子,种植户已发展到
72户,完成种植面积100多公顷。桃山局抓住五味子产品市场旺盛的时机,建立了五味子改培基地200
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