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市各地都把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重
要工作,纳入日程,强化资金物资投入,实行集中办学,切实解决山上学校生源少、教育资
源浪费、教学质量难保证的问题。各区(局)在将各林场(所)小学统一撤并到区(局)小
学,实行集中办学基础上,加强师资统一调配,学生由政府统一安排住宿。2008年全市落实
近千万元的“两免一补”资金,共资助贫困学生90 404人次。2、强化农村卫生事业。加大
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分层次按比例补偿,提高住
院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提高补偿封顶线。开展了3种慢病门诊补偿,提高了农民参合的
积极性。2008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数达11.1万人,参合率为95%。已为3 894位
农民核销住院医药费246.34万元,平均每位住院病人补助632元。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由
市政府投入,市农委主办,在全市试点村、林场(所)建立了29处集农技培训、电教、图书
阅览、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多种经营信息服务站;为37处电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新农村
试点村全部建立文化活动室和室外体育活动场所,试点乡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有线电
视入户率达到67.2%。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年”、“文化下乡”等活动,各地纷纷成立了业余
文艺演出队伍、秧歌队,为农民群众表演,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举办以种、养、
采、加、产品营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班,2008年全市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800多场次,培
训咨询7万人次,发放资料4万余份、光盘1 000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培育新农村需要
的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严格低保申请、审核、审
批程序和公示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
供养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和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