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根据大兴安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的实际,在防治措施上,采取
“堵、防、治”三字方针。“堵”上,建立堵住入口,堵住传染源机制,4月 20日起,为每辆
列车配备 100只体温计,实行“双添乘”和“一卡一表”制度。在加区至大杨树和阿里河至加
格达奇、内蒙古至图强和漠河、黑河至呼玛、嫩江至南瓮河的卧都河大桥六个公路入口设立留
验检查站,各县乡在入县进乡公路口设立检查站,全区共设立由防疫、公安、交警三个部门组
成检查站39个,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24小时严查,公路入口测体温登记检查累计 59 147人。4
月25日,在全省率先推行持健康证乘车制度,凡是到各县区局农村乡镇的人员必须持三日内二
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证明,方可购票上车登记。“防”上,建立外来人口登记报告制度,
实行单位包职工、社区包居民、乡镇包村民的责任制,做到“日报告”、“零报告”。取消筹
办的中国大兴安岭第三届“北极光”艺术节,严禁大型集会和促销等活动,全区共排查外来人
口35 170人。建立值班电话制度,地县两级均设立了带有来电显示的电话,实行24小时双人值
班,接受疫情报告,答疑解惑。4月15日,全区开通 24小时疫情值班电话,实行“非典”疫情
日报和零报告制度。4月16日,全区分别开通“非典”知识热线咨询电话。4月15日至7月4日,
全区接到外来人员报告及疫情报告2548次,提供热线电话咨询6000余人次。全面开展消毒预防
工作,把爱国卫生运动与“非典”防治结合,集中整治机关、学校、社区、居民区卫生死角,
全区群众参加卫生月活动 475 600人次,出动车辆10 168台,清运垃圾 264 938吨,疏通沟渠
141 546米,出动健康教育人员560人次,清理“三乱”广告2300余处,清理占道牌匾1700余块。
4月8日起,地区疾控中心利用一周时间对地直各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各
中小学校、幼儿园、军警部队等分别进行办班培训,制定消毒计划,确定各单位的消毒人员。
全区办消毒培训班十期,培训人员1600多人,预防消毒户138 934户,面积2500万平方米。“治”
上,坚持“能治,会治、不扩散”原则,实行就地预防、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将地区电力医
院改建成定点医院,全区各地加紧改建定点医院。共有定点医疗机构7家,92个病床,121张床
位,大小医疗器械142台件。地县医院和部分乡镇、林场卫生所建立发热门诊 29处,组织入库
过氧乙酸 12.24吨。全区共培训医务人员2700人次。加强对疫情的监控和对发热病人的隔离。
自4月26日至6月9日期间,地区三次大面积排查由北京至加格达奇的K1467次列车上的发热病人
及其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隔离、留观、直至排除险情。全区累计隔离观察1626人,其中,家属
隔离观察1241人,集中隔离观察376人,住院隔离观察 9人。完成公路排查314 796人次,掌握
全区流动人口101 357人,其中,外来返乡人员筛检 7470人,医学观察3607人,其中,集中隔
离观察926人(解除926人),门诊留验病人41人,留验隔离治疗23人(解除23人),流调4556
人,完成消毒药械、防护用品采购120万元。 (王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