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防治
常规防治
【常规防治】4月至7月,全区取得抗击非典型肺炎阶段性胜利,为巩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
作胜利成果,继续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
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和 《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今冬明春工作预案》,7
月30日,地区防治非典指挥部印发《大兴安岭地区防治非典型肺炎今冬明春工作预案》,全区
进入常规性防治阶段,地、县、区(局)完善组织机构,地区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长期保留,
办事机构设在行署卫生局,继续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的监测网络直报制度、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医疗救治建设,各级医院建立院感管
理,综合医院门诊、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规范操作规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建立地县两
级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应急小分队 24支。9月末,全区开展“非典”模拟演练,阿木尔、漠河、
塔河等地将演练过程录制成光盘。10月13日,参加黑龙江省和国家疾控中心组织的“非典”个
案专报系统模拟演练并顺利通过测试。为进一步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
实有效地防止非典型肺炎疫情反复,实现可持续控制。10月15日,行署召开全区预防“非典”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今冬明春预防“非典”工作,大兴安岭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印发《大
兴安岭地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全区各地认真传达落实,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
体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普及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全区上下对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
告、控制和救治实行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管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实施分级控制,建立
突发事件指挥平台和快速反应队伍,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规范防控措施,提高
保障措施。各县区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交通、教育等相关部门、系统
和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10月20日,提前再次进入防治预警状态,全区县乡(镇)村场有
62部疫情报告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全区13家医疗单位实行网络直报。 (王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