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




  【综 述】 2009年,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围绕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继续以“四个一
流”、“八化”的标准完善疾控体系建设,提高全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针对全区
甲型H1N1流感疫情采取多项措施,使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
SARS、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力度,继续做好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地方病、牙病、学校卫生及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全区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比2008
年下降32.26%,传染病的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均100%,进入全省前列。全区死亡报告率首
次达到 5‰的国家标准。结核病指标完成率为100%,新阳病人治愈率95.96%,实现病人治愈率
85%的省级目标。继续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政策措施,5种常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
疫累计报告接种率均在99%以上。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 95.21%以上;
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在实施地区)等扩大免疫规划疫苗(以乡为单位)常规免疫接种
率均达到95%以上。全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碘缺乏病 8~10岁学生甲肿率控制在3.86%,比
2008年下降0.7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全区继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全年无新病例发生。艾滋
病控制项目稳步推进,艾滋病中心实验室工作在全省卫生系统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年度考
核优秀。尿碘实验室、盐碘实验室、风疹实验室、麻疹实验室年度考核合格。地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参加地区迎国庆60周年歌咏比赛并获二等奖,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中获优秀
组织奖及个人二等奖。全年,获省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项。有11人受到省级表彰,7人受到地
级表彰。


  【疫情动态】 全区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6种1155例,发病率 222.99/10万。其
中,肝炎179例(甲肝2例,乙肝125例,丙肝38例,戊肝1例,未分型13例),甲型H1N1流感11例,
麻疹4例,出血热11例,痢疾66例,肺结核471例(涂阳240例,菌阴204例,未痰检27例),流脑
1例,猩红热43例,布病10例,淋病7例,梅毒90例,流感5例,流行性腮腺炎99例,风疹 75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24例,手足口病63例。同期相比发病率下降32.26%。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生11
种892例,发病率171.76/10万,同期相比下降3.68%;丙类传染病5种 266例,发病率51.22/10
万,同期相比下降65.97%。发病数在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流行性腮腺炎、梅毒、风疹,
发生860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74.26%。与2008年相比减少559例,降低幅度32.56%。乙、丙类
传染病发病率222.99/10万,与2008年相比下降32.26%。全年因甲型H1N1流感死亡1人,因肺结
核死亡1人,死亡率0.39/10万。


  【计划免疫】 4月25日,开展以 “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并相继开展乙肝疫苗补种活动、甲流疫苗接种宣传活动。全区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 (以乡为单位)都在99%以上。新生儿乙
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8.54%。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在实施地区)等扩大免疫规划
疫苗(以乡为单位)常规免疫接种率均达到 95%以上。全区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上报摸底33 430人。其中,需补种1针409人,需补种2针425人,需补种3针 5978人。已签收前
两轮补种用乙肝疫苗及注射器各12 491支,并已下发。开展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疾病监测与控制
工作,搜集上报风疹病例73例,其中,加区57例、新林 11例、漠河5例。及时采取风疹疫苗应
急接种工作,累计接种7091人,有效的阻断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和15岁以
下儿童急性乙肝、流脑、乙脑病例报告,AFP病例发病1例。全区报告疑似异常反应13例,其中,
异常反应2例(一例为无菌性脓肿,一例为过敏性皮疹)、偶合症1例(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皮疹)、
一般反应10例。异常反应及偶合症病例均在AEFI管理平台上传调查处置报告,规范处置率100%。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至12月31日,全区有 7个县区、35个乡级单位实施《儿童
预防接种信息客户端系统》。县区实施率100%,乡级接种单位实施率56.45%。


  【抗体水平监测】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2009年人群麻疹和乙脑抗体水平监测方案》,随
机抽取加区小于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的 7个年龄组的
健康人群210人(每个年龄组各30人)进行麻疹、乙脑血清抗体检测。其中,麻疹血清IgG抗体检
测样本210份,阳性182份,阴性28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6.67%;乙脑血清抗体检测样本210
份,阳性53份,阴性157份;乙脑抗体阳性率25.24%。


  【儿童接种】 开展儿童接种率调查及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对各县区两次督
导调查,抽取适龄儿童 266名。其中,以乡为单位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白破疫苗调查接种率均达 95%以上,新生儿乙肝
首针及时率100%,乙肝全程接种率100%,建证率100%。抽取6所学校和16所幼儿园 22个班级进
行接种证查验工作,入学儿童及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率均达100%,应补种儿童完成补种率均达
95%以上。


  【甲型H1N1流感防控】 6月,地区疾控中心举办全区疾控系统甲流应急演练, 30余人参
加。举办各类甲流防控知识培训班6次,累计培训 200余人。8月,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省级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正式开始流感监测工作,监测 9668人。其中,流感样病例304人,送检流感
样病例标本208份,其中,阳性结果3份均排除甲流,在疾病监测系统以流行性感冒进行报告。
10月,地区实验中学在全区首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地区疾控中心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
隔离治疗。并采取校内消毒、应急接种甲流疫苗、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健康知识宣传
和全校停课等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对重点部门及直管学校实施预防性消毒,投用消
毒药(18%过氧乙酸)60公斤、含氯消毒剂15公斤,消毒面积 94 000平方米。全年报告发生甲型
H1N1流感10例,其中,加区报告8例,漠河报告2例(死亡1例)。10例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 5例。
按卫生部《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要求,累计签收甲型H1N1流感疫苗三批16 800人份,累计完成接种14 638人
份,上传国家平台个案数据11 661人次。


  【性病艾滋病防治】 利用艾滋病宣传日、国际禁毒日、国际献血日、结核病宣传日、计
划免疫宣传日、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等活动契机,向全区人民宣传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发放
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悬挂宣传布标2条,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在职工中举办艾滋病防
治知识讲座,把性疾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宣传图片等形
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能力。到高危人群集中的场所开
展免费VCT宣传,扩大免费VCT接受检测的人数。全年完成检测前咨询3595人次,检测1355人次,
阴性告知848人次,提供转介服务465人次,及时进行登记和收集上报。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暗娼人群月均干预 70人次,月均覆盖率87.5%。提高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治措施和知晓率,指定
医院为固定转诊单位并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全区完成被监管人员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10
人,监测率100%,无阳性病例。大兴安岭地区被指定为省级艾滋病哨点和综合监测点,4至6月
份对暗娼开展监测,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血清学信息、行为学信息和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等
内容。完成调查问卷150份,采集血样 150份,检测率100%。在检测项目HIV抗体检测、梅毒检
测和丙肝检测中,结果均为阴性。全年举办“全区艾滋病综合业务”、“娱乐场所干预技巧”、
“地区艾滋病防治数据质量评估”、“全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系统升级”4期培训班,培训100
余人次。


  【结核病防治】 2009年“3·24”宣传主题是“控制结核,人人有责—关注农民工共享
健康”,行署副专员王金满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发表题为《控制结核,共享健康》的文章。在世
纪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地区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专题新闻,地区广播电台“5877”节目进行结
核病知识现场问答。地区结防所3部电话安装结防知识宣传彩铃。印发宣传画2万张、防治知识
彩色宣传单4万张、宣传方便袋3万个、手机短信2万条、宣传日用品 2000件。每季度在电视、
广播、报纸新闻媒价上宣传结核病防治信息,并向省结防所投稿6篇,采用2篇。全区接诊结核
病患者1274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70例。其中,涂阳病人 265例,新涂阳病人238例。完
成全年新涂阳病人指标的105.78%,新涂阳病人发现率74.05%。登记复治涂阳病人 22例,治愈
22例,治愈率100%。全区非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人531例,转诊到位150例,追踪到位 323例,
总体到位率89.08%。全区登记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405例,筛查405例,筛查率100%。其中,检
查涂阳密切接触者157例,发现活动性(涂阳)患者1例。地级季度督导覆盖全区 7个县区,督导
县区28次,乡镇28个,访视病人140人。年内举办不同类型培训班2期,培训95人。


  【慢病防治】 全区报告慢病发病人数2817例,发病率 542.44/10万。发病前五位的依次
为脑卒中1817例、高血压429例、糖尿病289例、肿瘤145例、冠心病137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
64.50%、15.23%、10.26%、5.15%、4.86%。发病率依次为349.88/10万、82.60/10万、55.65/10
万、27.92/10万、26.38/10万,其中,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发病率均较2008年有所上升。全
区报告死亡病例2763例,报告死亡率 532.05/10万。按死亡原因分类,恶性肿瘤居死亡排位之
首,死亡741例,占26.82%;其次脑血管疾病,死亡690例,占24.97%;第三位缺血性心脏病,
死亡667例,占24.14%。


  【地方病防治】 对三县四区居民碘盐进行随机抽样,从45个乡、镇、街道中抽取 140个
社区、村委。抽取2100份居民食用盐,合格碘盐 2085份,合格率99.28%,比2008年上升7.08%。
碘盐覆盖率100%,比2008年上升1.75%。按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和地区疾控中心 2009年
制定的目标工作计划,三县四区抽查 7个中心小学。采用甲状腺触诊法检查3798人,甲状腺肿
大175人,肿大率4.60%,与2008年相比下降1.25%,达到国家小于5%标准。其中,8~10岁学生
共检查1449人,甲状腺肿大 56人,肿大率3.86%,与2008年相比下降0.78%。全区开展“5·15”
碘缺乏病宣传日的宣传活动,宣传主题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通过广播、
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对碘缺乏病知识进行宣传。出动宣传车7台,发放宣传单 25 000余张,宣
传板块14快,横幅7条,宣传手册560余本。


  【消毒工作】 开展全区二级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监测样品 288份;合格 245份,合格率
85.07%。对地区所辖 1 3所民营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监测样品144份,合格127份,合格率
88.19%。 对饮食行业实施卫生监测,其中,餐具消毒效果监测采样25份,合格 21份,合格率
84.00%;旅店业公共用品11份,合格9份,合格率81.82%;旅店空气4份,合格4份,合格率100%。
对白桦乡5口井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丰水期和枯水期采样20份,合格 15份,合格率75.00%。同
时完成加区2家水厂水质全分析监测工作。


  【质量控制检测】 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仪器种类、数量及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90%
以上,按《质量管理手册》要求对所有的检测工作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
记录。检验项目按照国家A类要求能够开展80%,检验人员全部经过实验室安全,特别是生物安
全知识的培训。建立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填补流感病毒检测的空白。全年完成5123份样品的
检测,其中,流感样品1430份,麻疹、风疹各78份,乙肝五项803份,布病 94份,从业人员体
检157份,HIV检测374份,监测点样品(乙肝、丙肝、梅毒、HIV)107份,血流变98份,血糖140
份,肾功192份,肝功138份,血脂114份,血钾89份,尿常规110份,盐碘375份,尿碘143份,
水样137份,食品4份,餐具32份,公共场所42份,医院感染监测388份。


  【重点传染病监测】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急性肠道传染病指导方案》,全年累计收到霍
乱报表286份,及时汇总上报省疾控中心26份,无霍乱病例报告。收到各县区 (局)腹泻报表42
份,汇总上报6份。监测腹泻病156例,其中,痢疾48例,其他细菌性腹泻28例,其他感染性腹
泻14例,并对全区医院的肠道病门诊进行检查督导。收到各县区(局)大肠杆菌O157报表84份,
汇总上报省疾控中心12份。对全区的不明原因肺炎进行主动监测,并对区内所有医院进行督导
检查。督促医疗机构设立专诊并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门诊登记工作。


【健康教育】 全年开展 “3·15”、“3·24”、“4·24”、“5·15”、“5·31”、
“9·20”、“9·28”、“10·8”、“11·14”、“12·1”等10余个纪念日的宣传教育工作。
地区疾控中心出宣传台12个,宣传板24块,发放宣传单10万份。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
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在科协组织的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发布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疾病流行趋
势预测与防治建议。完成重点人群知识了解率的调查,并对重点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加强重点
病的宣传教育,甲流期间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甲流预防知识3篇,接受大兴安岭广播电台采访2
次、电视台采访4次并连续播出。印发各种甲流宣传用品10 000份,发至全区各学校。利用“5·15”、
“5·31”、“9·20”、“10·12”、“12·1”等纪念日开展甲流街头宣传。 两次开展全区
校医甲流防控知识培训,培训150余人。对地区森警支队官兵进行甲流防控知识培训100余人次,
并提供宣传画100张。 (黄 海供稿)